郗旺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特征复杂,尤其以山地居多。如果将山脉、较高的丘陵以及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地”的话,那幺它几乎占据了中国2/3的国土面积。由于地势不平,因此在山地开垦农田、开展农业生产较为困难,但山地却拥有着丰富的森林和植被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植被还能构成多样的山地植被,让山地展现出各种迷人的特征。尤其在海拔高差较大的地区,随着山势的变化,环境以及植被类型变化明显、交替显着,极具特色。这里,就让我们走进高山,共同领略那多彩而美丽的山地植被生境吧!

植物庇护所:山间谷地

当我们开始向高山进发时,几乎一定是沿着山间的道路行进的。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在山脚和靠近山脚的山谷中,植物尤为茂盛和丰富。这就是山间谷地的一大特征。

其实这一现象很好理解。在山地,植物的分布主要由三个环境因素决定:水分、温度和坡度。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海拔较低的山间谷地,降水和地下水在这里汇聚,形成条条溪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来供给植物生长。而就温度来说,由于海拔相对较低且有周边高山阻挡,风速较小,使得山谷间形成了相对较为温暖的小环境。此外较为缓和的坡度,不但能够累积较多的土壤,更能存留更多植物掉落的种子。这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多种植物能够在山间谷地扎根生长,使得高山间的谷地成为植物繁茂之地!

因为相对湿润和温暖,山间谷地的植被类型常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林下草本层。不少或濒危或珍稀的植物,都是在山间谷地中被发现的,例如中国着名的孓遗植物水杉,以及美丽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就是在川西南的山谷中被植物学家发现的。湿润而温暖的山间谷地,有力阻拦了第四纪时期肆虐北半球的冰川,为这些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我们今天能欣赏到挺拔的水杉和优美的珙桐,这些都是山间谷地的功劳呢!

袅袅松萝:针叶林带

随着海拔的上升,原本低海拔地区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的比例开始下降,针叶树比例相对增加。这预示着开始进入山地的针叶林带了。

在西南部山地,针叶林带通常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通常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6℃,这使得此处的气温要比山脚下低十余摄氏度。与此同时,风力也在加大,所以高大的树木,就主要让位于针叶林了。

高山针叶林中,云杉和冷杉算得上是主人了。它们小而针状的叶片,以及表面覆盖着的厚厚蜡质层,都能让它们在低温和强风中保持水分。大片的云杉林和冷杉林构成了高山针叶林特有的暗绿色景观。再加上缭绕的云雾,好似缥缈的仙境。

这些缭绕的云雾,恰好也让另一生物良好地生长,这就是各种地衣。地衣并不是植物,而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它们附着在树木、岩石的表面生长,只要空气足够清洁、有一定的水分,就能牢牢附着生长。如果仔细查看树木茎干和枝条,上面附着的五花八门的地衣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更奇妙的是,有一类名为松萝的地衣,并不像其他地衣一样呈壳状附着生长,而是如褴褛般垂挂在高高的树枝上,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这些松萝好似给云杉和冷杉穿上了仙裳道衣,让高山针叶林更显神秘。

当然,在针叶林带中,也夹杂着一些阔叶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种高山杜鹃。中国西南地区的高山就是高山杜鹃的集中之地,每年春夏,高山杜鹃枝头会开出大簇的花朵,或洁白,或俏粉,或紫红,点点如云霞般点缀在暗绿色的针叶林之中,这是高山所特有的美丽景致。

矮而精巧:高山灌丛和草甸

再向着山巅进发时,随着海拔进一步上升,高大的针叶树也开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矮小的灌丛。在更高的海拔上,有时甚至连灌丛也稀稀拉拉,代之以大片的草地。这就是高山灌丛和草甸。

高山灌丛和草甸通常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以上地区。在这里,大风和冬天的大雪是它们必须要面对的严峻挑战,这也就决定了木本植物不能长得很高大,而草本植物则要依靠地下根茎或种子来渡过严冬。

不过,一旦冬去春来,尤其进入到初夏时节,高山灌丛和草甸,却成为了高山上色彩最为丰富而热闹的所在。毕竟在高山短暂的夏季,植物们要完成自己繁衍后代的伟大使命,因此各种植物都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生长、努力开花,用最艳丽的花儿去吸引传粉者的造访。

如果在初夏踏入高山草甸,那就仿佛进入了“众神的花园”。金黄色系,当属驴蹄草、鸦跖花、委陵菜等,金黄色的花儿在艳丽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夺人眼球;而蓝色系,当属龙胆类,龙胆的花儿通常较小,却非常精致,并且大多带有如蓝天一般的蓝色;而粉红色系和紫色系,则多被点地梅和报春占有。此外,花瓣演化成独特“长鼻子”的马先蒿、唇瓣演化为兜子样的杓兰等,在高山灌丛和草甸上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高山上强烈的太阳光照和强紫外线,让花儿们累积了更多的胡萝卜素、花青素类物质来避免灼伤,这也使得高山花卉显得格外艳丽。

如果在西南地区,还有一类高山灌丛和草甸植物不得不提,那就是绿绒蒿。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的统称,它们都以花大而艳丽所着称。西南高山上,最常见的当属全缘叶绿绒蒿,嫩黄色的花瓣,布满全身的棕黄色刺毛以及丛生、全缘的叶片是它的典型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在向阳的高山草甸上,常常能开满整个山坡,丛丛全缘叶绿绒蒿随着山风飘摇,任何人只要亲眼一瞥,定会一生难忘。而蓝色的总状绿绒蒿、红色的红花绿绒蒿等,亦是植物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高山女神”。

生存大擂台:高山流石滩

如果再翻越高山草甸向上,那幺高耸的山巅就近在眼前了。不过,在靠近山巅的地区,由于强烈的风化以及冻融作用,山顶的岩石非常容易剥落,加上坡度陡峭,因此在靠近山峰的地区会形成大量石砾堆积而成的环境,这就是流石滩。

在高山流石滩上,土壤少之又少,而快速的剥蚀,让流石滩经常发生滑坡、坍塌等变动。可以说,这里对于植物的生存是相当不利的。然而,依然有一些植物在这里生长,构成了奇特的流石滩植被。在这严酷的环境下,植物们也演化出高超的生存技巧。

流石滩植物最常见的技巧就是演化为垫状。所谓垫状,就是在刚生长出后就剧烈分枝,所有的枝条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好似一块垫子一样。这样生长的好处是能够牢牢攀附在并不稳定的基质上,并且能够防止被大风吹翻,此外挤在一起的枝条也能起到保暖作用,让内部温度稍高于外部,保证娇嫩的生长点不被冻死。诸如垫状蝇子草、垫状点地梅、垫状雪灵芝等,都是高山流石滩的特色植物。

此外,高山流石滩植物还演化出了特殊的防风器官。典型的例子就是雪莲和塔黄。雪莲和塔黄算得上是高山流石滩的明星植物了。前者演化出大型的、如白菜叶一般的总苞片,包裹住娇嫩的花序;而后者则是利用层层叠叠的总苞片向下包覆,来保护花朵不受寒风侵袭。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保护措施也为昆虫们提供了避风休憩之地,而这些寻求庇护的昆虫,无意之间又为雪莲和塔黄传递了花粉,可谓共赢之举。

尽管高山流石滩植物稀疏,但正是因为环境恶劣,因此让这里的植物以奇、俊而闻名。很多心系高山的自然爱好者,正是为了追寻这些神奇而美丽的植物,一次次攀登高峰。或许,这就是高山植物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