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云端厨房:餐饮业的新星

供稿/驻外记者 李青

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用餐习惯。疫情初期,餐馆不再接受堂食,更多的人选择电话或网络订餐,居家或者在人少的地方单独用餐。而由此引发的网络订餐业务使得云端厨房的生意越来越火。

那幺,什幺是云端厨房呢?其实它就是一个没有实体就餐空间、没有收银台、只提供外卖的餐馆概念。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厨房的备餐功能、没有优雅的就餐环境、没有服务生、没有桌椅,只接受订餐外卖服务的餐馆厨房。客人可以通过餐馆的订餐应用程序或网络订餐平台订餐,这种看不见的厨房就被称作云端厨房,也被称作虚拟厨房。

所有的云端厨房一般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订餐流程——厨房收到订单,立刻开始准备食物,食物准备好了,马上送达客人家门口。不过,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云端厨房也有些差异。比如独立厨房专注于一个菜系,只有一个厨房,依赖各种订餐平台为客人提供服务;协同厨房拥有很大的空间和完善的备餐设施,位于便于快速送餐的地理位置,名目繁多的餐馆都能在这里租用到个性化的厨房;还有一些餐馆属于一家餐饮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共用一个大厨房,为不同口味的客人提供不同的菜品。另外,一些网络订餐平台,因为拥有充足的客源,所以提供厨房出租服务,这样,各种风味小餐馆不需要花太多的钱,也可以使用完善的厨房设施为大众提供餐饮。

和传统餐馆厨房比,云端厨房降低了运营成本,它不需要雇佣服务生、租用用餐空间、装修门面;也不需要选择热闹的街区,因此启动快,比传统餐馆赢利多,而且也容易扩张。但是,因为云端厨房远离客人的视野,所以,很难拥有忠诚的客户群;另外,云端厨房过于依赖网络订餐平台,餐馆要和这些平台分成收益,而且餐馆本身没有客人的订餐数据,因止饼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客户。

总之,在当前新冠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云端厨房成了餐饮业的新星,它一方面帮助餐馆度过难关,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不进餐馆也能吃上特色菜的愿望。

智能眼罩

供稿/朱崇恺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团队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轻型眼罩,在日常环境中佩戴时,它可以捕获人的脉搏、眼球运动和睡眠信号。项目领导、材料化学家、可穿戴电子实验室主任特丽莎·安德鲁(Trisha Andrew)指出,“我们的眼罩可以跟踪人们眼睛的运动,因此可以记录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以及观看的时间。除了能够提高虚拟现实游戏的准确性和可玩性之外,能够在单个可穿戴设备中跟踪脉搏和眼睛的运动还可以帮助进行睡眠和心理学的社会研究。”

眼动跟踪技术依赖于眼电图(EOG),这是一项50多年前设计的测量眼睛电势变化的技术。这种技术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使用者需将那些黏性电极贴在脸上,而大多数人对放置在脸部或头部的物体非常敏感,因此,设计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项挑战是开发同时提供准确性和舒适性的产品。为此,安德鲁和她的同事们通过在织物上催生聚合物,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凝胶电极。水凝胶聚合物黏合并覆盖了电极和织物的拓扑结构,从而形成了一种肉眼和触觉无法察觉的机械稳定涂层。

团队在受试者咀嚼、交谈及各种头部和眼睛运动过程中,对新款眼罩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同一台设备可以使用一年以上,即使经过15次清洗,性能也不会下降。

检测生命存在的质谱仪

供稿/朱崇恺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自从人类分别在木星卫星欧罗巴和土星卫星土卫二表面的冰层以下发现全球性的海洋以来,这两个天体已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寻找外星生命的重点。根据目前的知识,海洋不仅具有生命发生所需的所有特性,而且还提供了可以长期存在生命的环境。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未来的任务旨在检查木星和土星的冰卫星,这些冰卫星可能在地表厚厚的冰层下的液态海洋中庇护生命。然而,要证明地球以外生命的踪迹是极具挑战性的。它需要高度灵敏的仪器在距离地球数百万千米的地方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因此仪器具有最大程度上的自主性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氨基酸是地球上已知生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证明地外表面(例如欧罗巴表面)存在某些氨基酸,就可以得出生命存在的结论。为此,在安德里亚斯·里埃多(Andreas Riedo)和尼尔斯·利特林克(Niels Ligterink)领导下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质谱仪——ORIGIN,可以检测并识别出最小量的此类生命痕迹。其测量原理很简单,将激光脉冲直接对准要检查的表面,在此过程中,少量物质被分离出来,第二步由ORIGIN分析其化学成分。里埃多说:“我们的技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制备。因为样品制备在火星上不但极其费事,而且可能会干扰测量的结果。”

数字

5·5亿年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中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曾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

参与此项研究的庞科副研究员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独特的是,这些远古“树叶”底端长着圆形吸盘。它们靠吸盘吸附在海底,“树叶”的“茎干”和“叶片”部分,则直立在海水中。平时,这些海底“树叶”随海水摇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在摇摆的过程中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机物小颗粒为生。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

88毫克

微型机器人可以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运动,这是人类和传统机器人无法做到的。但由于其体型过小,功率、控制力受限,目前的技术仍无法使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酒精驱动的微型昆虫机器人,在解决微型机器人能量来源问题上提供了全新思路,朝着研发完全自主微型机器人的目标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该微型机器人的名称为RoBeetle,不同于其他依靠电池或外接电线驱动的微型机器人,它的能量来源是甲醇。它长15毫米,质量只有88毫克(相当于三粒大米),却可以拖运其自身重量2.6倍的物体。它能够携带95毫克的燃料,燃料最多可以为其供电2个小时。

声音

今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遭受了伏涝影响,辽宁西部遭遇了夏季伏旱。但总体来说,气象条件对粮食生产是比较有利的。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 薛建军

秋粮占到中国粮食生产的3/4,秋粮能否丰收关系到中国全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后期气象条件如何?粮食生产应该做哪些防范措施?

薛建军表示,9月份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段,从目前气象预报情况来看,要重点防御

他还表示,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霜冻可能会偏早出现,要加强防范。近期东北降水偏多,个别作物出现贪青晚熟的情况,要适当增加热性肥料。此外,华西地区阴雨天气较多,需要注意防止渍涝灾害影响。

趣闻

如何给恐龙“称重”

一只灭绝已久的恐龙的体重是多少?发表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评估恐龙体重的方法。

体型尤其是体重,几乎决定着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饮食、繁殖和运动。英国新英格兰大学古科学研究中心尼古拉斯·坎皮恩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从1905年以来的数据整理并编辑了一个关于恐龙体重的数据库,以对计算恐龙体重的不同方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多年来人们已经尝试使用了许多种不同的体重估算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最常用。

这两种方法中,一种是骨骼比例法,通过测量活体动物的骨骼,比如手臂(肱骨)和腿部(股骨)骨骼的周长,然后将它们与恐龙的对应骨骼参数进行比较,推算出恐龙的体重;另一种是三维重建法,通过三维技术重建恐龙在灭绝前的样子,估算出它的体重。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体重结果大多数一致,只有少数情况下结果差异大,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智慧能源让供冷、供热像用水电气一样方便

能源领域智能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未来,随着智慧能源的普及应用,供冷、供热将像使用水电气一样方便。这便是综合能源服务。当前,中国正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未来,电网公司不单销售能源商品,还销售能源服务,当然,这种服务依附于能源商品之上。

在此理念基础上诞生的智慧供热,是以供热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基础,运用物联网、空间定位、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互联网+”技术,感知连接供热系统“源—网—荷—蓄”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通过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优化、自调节、自适应特征的智慧型供热系统,更高效率满足人的热舒适需求的现代供热生产与服务新范式。

如何睡得更香

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神经元作为大脑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如何调控腺苷释放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利用新型遗传编码的腺苷探针,发现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于睡眠压力的积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小鼠实验监测显示,腺苷浓度在睡眠觉醒周期中存在显着变化,在清醒时较高,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时较低,在快速眼动睡眠时达到最高。研究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是腺苷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损毁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可导致腺苷浓度显着降低,小鼠睡眠压力显着减小,清醒时间增加。该成果揭示了睡眠稳态调控的神经机制,为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岳萌 美术编辑/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