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迎华

云南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

合作学习即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初中教学中的稳步推进,合作学习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突出的教学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使得合作学习难以发挥最大化的价值,迫切需要我们拿出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科学分组,加强沟通

科学的分组是有效贯彻落实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基石。对此,笔者建议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走进学生心中,在充分观察、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同学之间相互友谊程度等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们分成4-5人小组长期固定下来,并从中挑选出一名数学学习相对较好、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且比较受同学们喜欢、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热情的学生担任组长;同时,教师还应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要求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保持亲密的联系,互帮互助,逐渐形成较强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为小组的进步而共同努力的信念。

当然,在分组时,教师也不应过于死板,将学习成绩作为任命组长的唯一标准,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尽管学成绩较好,但是性格腼腆、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教师也不应该任命其为小组长;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但是个性好强、活泼、灵活,集体荣誉感较强,用“小组长”的头衔来刺激他,他不仅能够圆满地完成小组长的任务,还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改变了过去的学习习惯,更加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更上一层楼”。

二、精挑题目,适时适度

在落实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极易出现“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现象,不是将合作学习当成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方式,而是将其当成目的,盲目运用。明明85%的学生都能解答出的数学题还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学效率极其低下。笔者认为,只有那些使40%以上学生思维受阻,多数学生学习意见不统一,或者数学发散性题目答案不唯一时才应该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应该严格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

如笔者在教授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后,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研究,并要求学生们在12-15分钟内给出最优答案: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由于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对于刚刚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学生而言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和吸引力,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开动脑筋,精诚合作,最终多数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最佳的设计原则,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甚至有一个小组还能够想到得到的结果必须对具体情况有意义,并对结果进行了取舍,其他小组的学生纷纷献出掌声。

三、转变角色,科学指导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落实合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其一,仍坚持过去“一手抓”的教学思想,站在学生对立面,不能有效地深入学生内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对“合作学习”没有兴趣;其二,许多教师矫枉过正,为了照顾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而将自己独立于合作学习之外,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们科学学习,使得合作学习乱成“一锅粥”,效率极其低下。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科学把握其中的“度”,在不断尝试中形成最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师生角色定位,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提供最好、最科学的指导。

四、及时评价,有效奖励

尽管初中学生已经部分摆脱了小学生时期强烈的表现欲,但还是特别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嘉奖。因此,教师也应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改变过去“一对一”评价学生学习的模式,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精彩的点子和进步,及时送出肯定性的话语;同时,教师还应将学生们作为小组定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颁发给整体进步最大的小组具有一定纪念性的物质奖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组员的成绩归功于小组成员集体的努力,只有小组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勉励学生再接再厉,持续进步。

[1]董笑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学周刊,2011.6.

[2]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6.

[3]刘昱.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认识.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