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

将心比心,用大爱与学生同进步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

李秀英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

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非常注重对班主任和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德育理念“励志善学,自强不息”引领下以及在年级组长的指导下,作者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原则以及信念。本文通过在描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将心比心的态度以及学生在此熏陶下发生的改变来探讨“将心比心”的重要性以及举例说明当代高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引出作者的工作信仰“大爱,同进步”,旨在为自己及同行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励志;自强不息;将心比心;大爱

近年来,有不少的老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从某种程度上,这个评价有它的道理。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学生身边的诱惑越来越大。偏颇的家庭教育或许把学生的学习目的紧紧定位于物质上或者学校的教育把成绩视为最终目的,以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能持久,对学习的兴趣不大,逐渐迷失了奋斗的方向。但不可否认的另一方面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许也在这个现实中丧失了对学生的信任甚至教育的工作热情。因此,学校的德育理念“励志善学”不但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对老师的鞭策。

所谓“励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勉励其心志,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理解为集中心思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上;而对学生而言,则是专心于学习和对己有利的兴趣爱好上。

“善学”,顾名思义,就是“善于学习”。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态度。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对自己有“励志善学”要求,有与学生共同“自强不息”的勇气。对于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育人”工作视为一份使命和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这需要有一份“将心比心”的心态。

一、将心比心的重要性

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学三》道:“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此古话已经告诉我们将心比心的意义。在待人接物上,如果每个人说话做事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去说、去做,想必大家的心胸更加宽容,人与人之间会更和谐。虽说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想法,但如果学校教育,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都不首先去践行的话,这个社会岂不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问题。对学生的错误多点宽容、平静自己的心态,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自然很快会浮现在脑海中的。

二、把“将心比心”的哲学渗透到每一个“育人”的细节中

很多人都说这一代的孩子都比较自我为中心,做事想法都以自己的利益先行。虽然高中的教育不能完全改变一个孩子的品行,但作者坚信,只要不放弃,抓住一点一滴的机会,孩子的善良总会被激发出来的。要孩子减弱自私的心态,首先要教会他们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

除了在主题班会课上,在课室的文化氛围布置中和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可以渗透这种生活哲学,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上更应该用上。

教育案例:

小杨和小成是高二的学生,同班同学,但平时很少交流,与班里的同学都没什幺共同话题。他们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特点,心胸不够宽,容易对不喜欢的人看不顺眼。但也有一个万幸的地方,双方都愿意对班主任闯开心扉。但有一次,不知为了什幺原因,小成居然主动走到小杨面前带着挑衅的语气说:“小心我找人揍你!”比较性急的小杨没有第一时间把事情告诉我,而是告诉了他在“江湖”上有一定地位的舅舅,希望舅舅能帮他“出头”,有种以暴制暴的准备。幸亏他舅舅给电话我了解情况,我才得知这件事情。我决定先暗中观察,毕竟孩子有孩子的心思,他不主动跟我说自然有他的原因。

机会来了。小杨在走廊上与其它班的同学聊天,见到了我一直看着他。不出我所料,他自己走过来办公室主动找我说明了情况。他自己对小成的态度也非常惊讶,也不知道为什幺无端端被威胁。我首先表达了同理心。假设我碰上这种事情,我自己都会乱了方寸,所以不会责备他找有黑社会背景的舅舅。为了让他有安全感并定下心学习,我向他保证小成不会乱来,而且提醒他事出必有因,待老师找出原因后,自己也要有接受现实和反思自己的勇气。

于是,我找来了小成。小成倒是爽快,一下子把自己的“委屈”吐出来。原来,他是认为小杨几次看他的眼神有点奇怪,都带有不屑的感觉,而且打球的时候好像故意推撞了他两次。所以他气不顺,就随口地说出要凑他那句话。我听后安心地吐了一口气。就是不成熟和敏感的孩子。我提醒他,“还记得我不断在班上重复的关于待人接物的态度的话吗?”他低下头小声地说了句“做人要将心比己。”我欣慰了点了点头,“那你觉得你在这事中如何将心比己呢?假如你是小杨……”小成也知道自己理亏,但不服输,不屑地说到“谁叫他那幺‘跩’!我又不是来真的。”我按捺着自己的情绪,接着说:“好吧,我知道你本性不坏,而且有同情心,但你试着站在小杨的角度想想,他无端端为什幺要不屑你啊?你们有没有什幺交集。你这幺威胁人家,人家什幺感受啊?本来可能是一个误会,却因为你的冲动而坏了同学之情”。他静了下来。我提议他们两个面对面把误会解除。

最后,大家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话题对对方的伤害,也都主动与对方握手言和。虽然他们只是君子之交,但起码学会了将心比心,化解了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矛盾。

三、心有大爱,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呵护学生的成长

对于教师来说,将心比心的最重要之处表现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交到像你一样的老师手中,你能放心和满意吗?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在着名的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一切的教育都源于爱,一切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

或许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想对学生说‘爱你不容易’”,毕竟老师也只是凡人,特别是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性格的学生,更难说爱不爱的问题了。但是,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或许他们是很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的。

教育案例:

小炜,高一男生,体育特长生。军训入学时有染发现象;校运会期间戴首饰,发型比较非主流(对比其他学生)。单亲家庭,但比较乐观接受现实。有改过初中好动的决心。作者认为,他是一个容易受影响的人。简单来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能让他在班上有归属感,有为班级付出的机会,或许他就能不断改进自己。带着这种假设和美好愿望,本人较经常找他谈心,但对他在仪容仪表上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也是希望他学会遵守和尊重规则)。他也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我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对他委以重任以及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原以为他对我这个班主任算是满意,而且会更加信任我,“亲其师信其道”。但那次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他给我评价了一个“基本满意”。我的心在一瞬间由于被狠狠泼了冷水,自己真心付出那幺多却换来如此的不领情。但理智告诉我,事出必有因,我要好好反思。为了让自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得到改善,我找来了小炜,尝试着走进他的世界。原来,他不是不满我,只是因为我对他管得很严,他觉得不舒服,所以也不是非常满意,于是就填了一个基本满意。他说其实他知道我对他的好,只是希望我能多给点空间,多尊重他的做法等。他居然为自己对我的评价而道歉。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之前做得某些事没得到他的认可。最后,我笑着对他说了句“我理解你的想法。我也会尊重你的评价。我更加会改善自己不够好的地方。不过,希望你也可以将心比心,理解老师的立场。老师的出发点是你是一个可以很优秀的学生,所以对你就要求严格一点了。”

这件看上去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并没有伤害到我们的师生之情,他对我依然是带着微笑的尊重,我对他也像是呵护着自己的孩子般。他在学校的表现依然没有让人失望。

谁能做到百分百让所有人满意呢?但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听听孩子的声音,你也是过路人,想必在他们身上也会找到自己的影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四、结语

在经济不断腾飞的今天,孩子的理想、对事情的专注度也是我们要引导的重中之重。在希望学生能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对自己提出同样的要求。要为学生励志,必先励志自己;要学生善学,必先自己爱学、多学;要学生自强不息,教师也必先不断提升自己,包括教学水平以及与教育工作有关的知识。对于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有将心比心的宽容和大爱的胸怀,才能保持我们教育的最初热情和做好孩子的高中护航者。

[1][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

[2]《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