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苹莉

卵巢囊肿为卵巢肿瘤的一种,是卵巢内部或表面生成的囊状结构,属于非肿瘤性的囊性病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好发于20~50岁女性。

生理性囊肿与月经周期有关系。正常情况下,女性朋友每个月都会形成一个卵泡,卵泡到了排卵期时会破裂释放卵子。但如果卵泡没有破裂,一直在长大,却又排不出来,就会形成卵泡囊肿。生理性卵泡囊肿受月经周期激素调节影响,一般情况下,2~3个月后可自行消失,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

病理性囊肿的发生与年龄、激素水平和病史有一定关系。这类囊肿不会自己消失,但多数是“良性”(1)的,比较常见的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巧克力囊肿”,还有黏液性、浆液性的囊腺瘤,卵巢畸胎瘤等。一般来讲,卵巢囊肿大于5厘米应进行手术处理。

因肿瘤自身的重量,加之受肠蠕动、体位变化影响,有可能使囊肿发生扭转,进而使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充胀感、下坠感等症状。这一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肠胃炎。

卵巢囊肿患者会出现食欲低下、腹胀等症状,也有可能呕吐发烧。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甚至会出现四肢水肿。

囊肿有可能造成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加速其容颜衰老。

卵巢囊肿在女性妊娠早期可造成流产,妊娠终止可使卵巢囊肿发生扭转。若平安度过了孕早期,卵巢囊肿在妊娠终末期发生扭转,情况严重的孕妇会发生胎位异常,导致生产时产道阻塞,造成难产。

卵巢囊肿早期可致白带异常、月经时间长,当其对激素分泌产生影响时可致毛体增多,阴道呈不规则流血。进展为中晚期时,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胀,若诊疗不及时可致不孕。

若囊肿得不到有效治疗不断增大,发生感染、扭曲及出血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高,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部分病例可演变为癌症。

大部分卵巢囊肿的病因是患者的卵巢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形成则是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的结果。

据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5~1/4的患者伴有卵巢囊肿家族史。

长期生活习惯不良、心理精神压力大及饮食结构不均衡,均有可能诱发生理性卵巢囊肿。

针对卵巢囊肿,首选B超检查(B型超声检查),B超可对囊肿分布位置、形态大小及囊肿内部成分予以准确判断。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能对囊肿形态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等问题。通常情况下,良性囊肿其边界清晰光滑,恶性肿瘤的轮廓模糊,同时伴腹水、淋巴结转移等现象。

医生需对囊肿性质予以判断,综合考量患者年龄,囊肿分布位置、性质及囊肿有无恶化表现,同时考虑患者有无生育需求后展开对症治疗。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卵巢囊肿为良性或生理性,可经保守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卵巢囊肿持续性增大且无消退表现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妊娠早期发生的卵巢囊肿,约有70%可在妊娠中期自行消失,妊娠中晚期持续存有卵巢囊肿或是在超声下表现出典型症状时,一般为病理性囊肿。大部分妊娠后出现卵巢囊肿的孕妇可继续妊娠,很少出现影响胎儿的情况。针对有症状的卵巢囊肿,应在适宜的孕周进行手术诊疗,针对无症状者,可结合孕周、是否具有手术指征等方面予以个性化治疗。

答: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卵巢囊肿,均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因此无论是保守药物诊疗还是手术诊疗,患者均需定期复查。卵巢囊肿大多数属于良性,只有极少数会发展为癌症,比如绝经后新发的卵巢囊肿。

预防卵巢囊肿需注意以下几点:

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存在卵巢异常但无法确诊,需定期进行复查,一旦明确病情,尽早治疗。有卵巢囊肿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朋友,在30岁后应每年定期进行1次妇科检查。

不良情绪可引发卵巢囊肿,压力过大可致精神高度紧张,致使气滞血瘀。应学会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勿大喜大悲,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琐事。

饮食遵从清淡、易消化原则,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注重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与粗粮,以满足身体所需。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切勿熬夜。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换贴身衣物,维持性生活和谐。此外,不要久坐,应戒烟、戒酒。

生命在于运动,每日应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至少4天。

未婚育女性出现卵巢囊肿多因月经不调所致,因此应调理好生理周期,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卵巢囊肿不可忽视,随着疾病进展易发生癌变。同卵巢囊肿一样,多数妇科疾病都可以借助早期检查确诊,若错过最佳治疗期则会大幅影响生命质量。女同胞们一定要按时体检,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防护,保持心情愉悦,积极社交,促进内分泌平衡,获得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