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腾飞是一名大三的专科生,即将面临毕业。大学期间曾经因为情绪抑郁等问题被辅导员老师推荐去心理咨询室,这一次是他主动求助,在描述了自己面对毕业和未来生活的忐忑与迷茫之后,腾飞说出了内心最纠结的事情……

我杀了一只小兔子

腾飞开始了他的讲述,因为和宿舍同学的一些矛盾,腾飞觉得内心烦躁。这个时候,他听到自己养的宠物,一只小白兔在吱吱叫,他觉得自己更加心烦。于是,晚上的时候,他拿着一把水果刀,扎死了小兔子,开始兔子还在挣扎,后来,血染红了它的毛,它慢慢就死掉了。

腾飞在叙述的过程中几度停下来,叙述的过程也很慢,回忆这个场景对他来说有些艰难。但是,叙述终止,他认真地看着咨询师说:“老师,我没有觉得难过,我觉得这是兔子的一种解脱。”他的描述可谓语出惊人,后面还有更惊人的。“老师,这兔子是我买来的,跟着我也不享福,我心情好的时候就喂它,心情不好就不喂它,我觉得死了反而很好,不用再跟着主人受苦了,而且我买了它,我就可以决定它的生死。”

咨询几乎卡在这里,咨询师也被他的平静和冷漠惊到了,对待生命如此漠然,并且强调自己能够决定一个生命的终结。保密例外的伦理要求在咨询师的脑海中已经敲响了警钟,咨询师耐心地等待。他来咨询室,不仅仅是为了叙述杀掉兔子的过程,这背后的心理波动是什幺?他拿出这个事情来讲,想要告诉咨询师什幺?

担心自己会杀人

腾飞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老师,我这次杀了我的小兔子,因为它让我很烦,我担心有一天,我也会伤害别人,你说我会不会成为一个杀人犯?我不想害别人,虽然我不在乎我的命,但是如果我万一害了别人,他们的父母会很难过。”

腾飞的顾虑似乎暴露了他对生命的态度:一、他杀了小兔子,从认知上认为兔子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决定其生死;二、杀死小兔子这件事情让他开始担心,自己对生命的态度会让他在未来不受理智控制时伤害他人;三、他提到了伤害别人,别人的父母会难过,没有提及自己的父母。

腾飞杀死小兔子,心理没有多少负罪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兔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有生杀大权,这和目前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缺失现象相吻合。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更加珍视人类的生命,忽略动植物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淡漠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但是杀兔子事件依然让他产生了一种焦虑,这种焦虑驱使他担心自己会制造不可控的可怕后果。在提及后果的时候,他忽视了自己的父母,这又是什幺原因呢?

想要控制的,都曾被控制

渴望控制兔子的生死,但是又无法靠漠视兔子的死亡获得内心的平静,腾飞的行为背后有何心理动因?咨询师从忽视父母的角度切入了咨询,腾飞讲述出了一个忧郁男孩的反抗与成长的过程。

腾飞家在农村,父母在生下他之后,为了改善生活,就到县城里去打工,年幼的腾飞被辗转寄养在不同的亲戚家。年幼的他少言寡语,将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以防止给别人带来麻烦,引起亲戚的反感。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回到了村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也为了上小学好监督他学习,感情疏离的腾飞,遇到了要强而严厉的母亲。母亲通过责罚要求腾飞好好学习,一旦出现差错,非打即骂。母亲的教育方式也效果显着,小学的腾飞成绩优异。但是他从来不会表露情绪。

后来,腾飞就读寄宿中学。弟弟出生了,母亲对刚出生的弟弟温柔备至,却对已经进入叛逆期的腾飞剑拔弩张,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既然生了你,你就得听我的。”没有对错,没有争辩,只因为是母亲,所以就要听她的。父亲与母亲的态度一致,认为养孩子就是老子说了算。

腾飞的每次反抗都会引来父母的责骂,慢慢地他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我活着又有什幺用?别人不缺我一个朋友,父母还有我弟弟陪伴左右,世界上人这幺多,也从不缺我一个……孩子在父母的严厉控制之下,难分是非,没有自我。

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几度落泪,腾飞平静的脸上开始是震惊,后来是悲伤。他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曾感慨,以为不会被理解,甚至想要放弃生命。原来,他不在乎的不止是小兔子的生命,还有他自己的。

后来,他去医院评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开始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后来他去了单位实习,也开始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在回访中提到,他遇到了想要在乎的人,等他有了孩子,就让孩子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