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龙

你还记得青春的模样吗?是不施粉黛也娇艳欲滴的面庞,是阳光下奋力奔跑的身姿和纯粹的笑脸,也是不用顾忌卡路里大口吃饭肆意生长的岁月。总之,青春留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回忆和同样的怀念。

女生小语何故反复呕吐?

可是,小语的青春却有些不同,她有着一个甜蜜又痛苦的秘密。去年三月份,小语的妈妈无意间发现女儿总是在饭后呕吐不止,并且说胃部有说不清的难受和恶心,开始家人觉得是小孩子吃坏了东西,没有在意,叮嘱小语不要乱吃零食。随着几天饮食的调整,小语的情况并没有改善,饭后还是会跑去厕所呕吐,吐出的都是刚刚吃下去的饭菜。妈妈担心孩子的胃肠道出现了问题,匆忙去综合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初步考虑小语的呕吐是消化不良导致的,开了些益生菌和促消化的药物。服药1个月后,情况并没有什幺改善,小语还是会时不时地恶心、呕吐,体重也出现下降。焦急的母亲再次来到消化科复诊,这次医生给小语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但除了有些浅表性胃炎以外,其他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而浅表性胃炎并不能引发小语如此严重的恶心呕吐。医生询问了一下小语呕吐的规律,她说第一次是发生在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之后,后来遇到紧张和压力也会恶心。消化科医生认为可能是情绪原因导致了小语现在的情况,而并非是胃肠道有什幺器质性的病变,建议妈妈带小语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小语妈妈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带着小语四处就医,吃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可是小语的呕吐却愈发严重,甚至达到吃完就吐的境地。因为反复的呕吐,短短半年时间,小语的体重从130斤降到了90斤。身体变得很虚弱,总是生病,加之不可控制的呕吐和四处就医问药,她不得不暂停学业。

此时的小语感觉到人生很无望,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同学们的关心让她觉得烦躁,家长的担忧让她觉得愧疚。不久小语的睡眠也出现了问题,每天只能浅浅地睡3、4个小时,第二天则疲劳得整日躺在床上。妈妈不得不带小语来到了精神心理门诊,通过详细的问诊,医生认为小语存在抑郁情绪,她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烦躁、对于家人的愧疚感、对于前途的无望感,都是抑郁发作的表现。

体重骤降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但是孩子短短半年内体重下降40斤却让我们存疑,这仅仅是抑郁情绪导致的食欲不振或是身体不适吗?医生询问小语的妈妈:孩子是否很关注自己的身材,甚至因为身材感到自卑?家里人会不会经常因为孩子体重的原因督促孩子多运动少进食?孩子是否通过节食、过量运动或是购买减肥药、导泻剂等来减轻自己的体重?父母的关系如何,孩子会不会因为父母关系不融洽感到忧虑和没有安全感?

通过医生的询问,妈妈也回想到孩子之前的一些异常表现,包括言语中流露出对于苗条身材的向往,责怪自己“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班级淘气的男孩会给她起名叫“猪小妹”等。青春期的女孩都爱美,妈妈对于小语的抱怨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回想起来事情可能并没有那幺简单。妈妈查了一下小语半年前的购物记录,发现她多次上网购买减肥药物,她的百度搜索词条上基本都是“如何无痛减肥?”“催吐对于身体有什幺影响?”“不运动能减肥吗?”“网红减肥食谱”等。并且在那段时间小语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总是争吵,摩擦不断,后来因为孩子得病两个人才把重心重新放到孩子身上。

妈妈和医生说了自己了解的情况,医生单独和小语谈了一次,小语也终于把藏在心底的秘密告诉了医生。开始她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瘦下来,在网上购买了几种减肥药,但效果都不是很好,自己也怕吃坏身体。后来在一个减肥博主那里看到了催吐减肥的方法,便每次吃饭后都诱导自己呕吐,一个月下来小语瘦了2.5kg,尝到减重甜头的小语继续催吐,后来即便自己不主动催吐,进食后也会自己呕吐出来。

减重10kg后小语觉得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期了,总是会出现不能控制的恶心呕吐,即便她很饿,吃完后也会呕吐不止。开始她希望通过四处就医改善一下,但没想到一点作用也没有,而自己又不能和父母说明真实情况,这个秘密一直在心底折磨着她,让她寝食难安,看到父母焦急的样子非常愧疚,常常半夜偷偷哭泣。说完这些的小语也长出了一口气,放松了很多。医生最终给小语诊断为神经性厌食,通过综合治疗后小语如愿回到了校园,经历了这个青春的秘密后小语整个人也成熟了许多。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表现

我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标准体型是“丰腴”,但随着西方“以瘦为美”的文化渗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开始追求“骨感”,网上也时不时地掀起一阵“锁骨放硬币”“A4腰大比拼”等“瘦”文化风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也有所改变,女性从以往“主内”的角色转变为“家庭事业都要得心应手”的时代女性,这其中身材苗条也成为女性彰显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标准之一。这无形中给了女性极大的压力,也为神经性厌食症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据统计,女性神经性厌食的终生发病率为0.9%(男性为0.3%),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分别为13~14岁以及17~18岁。

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症状主要有三个层面,分别为行为层面、精神心理层面以及生理层面。

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刻意地减少热量的摄入,严格控制每餐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认真地计算每餐的卡路里,把含糖、含脂肪多的食物列为禁品,长时间以青菜为主食充饥。在减少摄入的基础上强迫自己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这种强度甚至会让周围的人认为患者是在自我折磨、自我惩罚。在这些无法满足其快速减轻体重的情况下又会使用催吐,使用各类泻药、利尿药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而在精神层面,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会出现关于体重和体型的错误认知:他们表现出对于瘦的疯狂追求和对于胖的病态恐惧,即便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非常消瘦了,但是患者仍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想要通过种种方式减轻自己的体重。

在生理层面,专家认为患者从病前正常维持的体重通过节食、过度运动,下降到了一个明显不健康的低体重,这一降低引发了饥饿相关的躯体症状群。

除了核心症状群以外,神经性厌食症还会有一系列伴随症状,如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精神症状和身体功能明显紊乱的躯体症状。这其中涉及低钾、低钠、低磷、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等,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神经性厌食和家庭及自我的密切关系

前文提到神经性厌食与文化环境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于神经性厌食的发生和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家庭结构的调查中显示,这些家庭中常常存在父母对于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操纵的现象,在门诊中就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社会中受到伤害,为孩子铺设出他们认为最安全、舒适的道路,当孩子不按照计划执行时就会诱发亲子冲突。

这样的孩子缺少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而拒绝饮食成为子女反抗父母控制、达到独立自主的一种手段。他们的家庭模式僵化而刻板,过分保护、缠结,父母之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孩子卷入冲突。小语在患病后,父母也暂时平息战火,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疾病使本来不和的父母和即将破碎的家庭再次聚拢在一起。

除了家庭因素,自我的性格特点也是进食障碍的高危因素之一,其中“低自尊”“完美主义”最具特征性。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自我评价低的特点,总是把不好的事情憋在心里,不会处理矛盾,遇到事情依赖性强,有讨好型人格的特征,不成熟,自我控制差,融入社会程度低,却追求完美。这种矛盾使得患者更易罹患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

通过以上对于神经性厌食的了解,我们知道疾病由多种因素造成,所以在治疗上我们也要以综合治疗的手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有针对性的治疗。针对神经性厌食造成的消瘦、营养不良,我们要制定合理的体重恢复目标及营养重建方案,并且对症治疗由于厌食所带来的一些躯体疾病,诸如贫血、闭经、腹胀腹泻等。

针对疾病带来的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给予精神药物对症治疗。对于神经性厌食患者背后的家庭问题、自我性格成长等,我们要给予长程的家庭治疗和个人心理治疗,促进个体成长及改善紊乱的家庭结构。

写在最后的话

从表面看这是由于“不吃饭”而引发的疾病,而当我们拨开云雾后,却发现了很多潜藏在个人内心和家庭关系中的隐患。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在用一生治愈童年。通过这篇小文,希望读者们能够早期认识这个隐匿的疾病,早期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拥抱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