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政

《最强大脑》节目进入尾声,留下的不仅是“中国战队”三战全胜的终局,更有12位“战神”无与伦比的骇人脑力——“中国雨人”周玮、“魔方狂人”贾立平、“像素眼找茬王”郑才千、“闪电速配王”王峰、“雷达少年”倪梓强、“人眼扫描仪”黄金东、“指纹神探”吴天胜、“听风者”艾晓娃、“解锁小子”刘鸿志、“二进制神童”李云龙、“人脸王”杨冠新、“数独女孩”孙彻然——随便哪一位,都曾令观众瞠目结舌,顶礼膜拜。

没有凭空蹦出来的“最强大脑”

高智商的世界,也许不是你我凡辈能懂。但你若以为天才都是横空出世,那倒也未必。像周玮这样走出小乡村的毕竟是少数,事实上,12位“战神”里,至少有6位,早就已经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专业荣誉。

随着《最强大脑》的热播,一个名词渐渐为更多人所知:世界记忆力锦标赛。这个由英国人、“世界记忆之父”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的世界最高级别记忆力赛事,每年都会对全球范围内达到标准的选手授予“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中国人张杰、王茂华在2003年首次参与锦标赛,并双双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此后多年,这个世界级的脑力锦标赛上一直活跃着中国选手的身影,直到2010年广州首次代表中国承办赛事时,当届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中国选手人数已经多达24名。

回过头来再看12位“战神”:吴天胜、黄金东是2007年的世界记忆大师,吴天胜还是中国第一位世界记忆大师冠军。郑才千是2008年的世界记忆大师。王峰是2009年的世界记忆大师,还曾连续两年获得总冠军。杨冠新是2011年的世界记忆大师。刘鸿志、倪梓强分别是2011、2013年少儿组世界冠军。

12位战神,8位都是获得过世界认可的记忆大师。最终未能入选“中国战队”的“辨音少女”黄华珠、“虹膜扫描者”孙小辉等人,也都获得过记忆大师称号。不仅如此,吴天胜早在《最强大脑》之前,就曾是央视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常客,参加过《状元360》、《想挑战吗》、《开心辞典》;郑才千也录制过《超人来了》、《芝麻开门》、《挑战女人帮》……即使不说他们是综艺咖,至少也是身经百战,对综艺荧屏并不陌生的。

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普通观众角度来看,他们的挑战项目超乎想象,而一旦将之放到“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范畴来看,你会发现作为一项专业竞技,它有着非常细化的分类,每个类别,都可能成为综艺节目中看起来离谱的难题。

具体来说,锦标赛设有十个记忆项目——快速扑克、马拉松扑克、快速数字、马拉松数字、二进制数字、抽象图形、人名图像、随机单词、听记数字、虚拟历史事件。每个项目都有细化的评分标准,每个选手都必须参加所有项目。要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每年难度都在增加,近年来的标准是十项中必须通过指定的三项,今年开始更为严格,还要求总分必须达到5000以上(目前世界纪录仍然是王峰创造的9486分)。

这也是为什幺战神们刚上场时挑战的是一个项目,PK时换一个项目也能胜任的原因。对于经过专业培训的选手来说,记忆是基础,至于具体项目,经过练习都是可以相通的。即使是郑才千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像素眼”,也并不完全是天赋异秉——据Dr.魏解释,魔方墙的辨认涉及到视觉处理的3D化,简单而言就是练习裸眼3D。“方法是我们教给他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练出来的。”

在节目中,好几位嘉宾都曾提到“天才给高分”、“后天能训练只能给低分”的评判原则。但魏坤琳事后在微博上辟谣,称:“最强大脑选的【绝不是】大脑天生就和常人不同的,【绝不是】不需要训练就是天才。没有人不训练就是天才。相反,在一定天赋基础上,拼命训练才可能有天才般的表现。比如,台上记忆高手的大脑结构和普通人的基本没有差别,他们后天大量的记忆训练才是成功秘诀。共勉。”

Dr.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不只是12位战神,还有魏坤琳本人。

“科学判官”、“最帅教授”,幕前幕后,这些形容词都如影随形。喜欢他的人觉得Dr.魏个性强烈、帅气、敢说话,浑身散发着科学理性的光芒,像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教授——木村拓哉那样的IPS脑科学部主任“Mr. Brain”,或者艾瑞克·麦柯马克那样的神经科学家“Dr. Pierce”。

质疑他的人也不少——即使在节目录制现场,评审李永波、梁冬就多次说过他“权力太大”、“终极规则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不科学”。对此,魏坤琳在场上的回应永远只有一句:“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走到幕后,让他介意的其实是身边同行对他的批评:评价太片面、科学解释不完整……他说:“实际上我在舞台上说的话是会被剪掉的——我觉得学术界没有参悟到这是一个娱乐节目。”

益智综艺,即使再益智,它也是综艺,必须有剪辑、取舍、塑造、戏剧效果。实际上,只要略加了解,就知道魏博士“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初将魏坤琳推荐给江苏卫视的是“果壳网”,这也是《最强大脑》的幕后智囊团之一:果壳网有个十余人的团队,负责为节目组海选挑战者、推荐专家团成员、专业解读选手脑力。果壳网上的《最强大脑》专区,也是官方指定的唯一第三方线上报名参赛渠道。除此之外,《最强大脑》背后还有一个3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组成的真正“大脑”。

不过,既然是综艺节目,就不可能完全依靠科学评判。国际PK赛当前,别的不说,均衡各种脑力来迎战,就是不可回避的实际取舍。为了达到最佳戏剧效果,除了脑力,还得靠编剧。“要不然就乱套了。”一位制片人告诉记者,“其实各位选手在正式上场前,专家团就已经根据他们之前练习中的表现预判了能否晋级的心理分。”——哪些选手如果挑战成功就能晋级,哪些选手即使挑战成功也未必能晋级,早就写进了无形的“剧本”。Dr.魏为整个专家团代言,但等他真正坐到评审席时,能做的也只剩下微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