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

城市水危机再次上演,这一次发生在本就缺水的西北城市——兰州。4月14日上午7时,兰州市政府正式解除了西固区的应急供水措施,至此,该市自来水供应全面恢复正常,此前一日,官方宣布的初步断定是,兰州自来水中的苯超标源头是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含有苯的地下水,在地下潜伏多年后,终于侵入“年近六旬”的4号自流沟,导致兰州城区唯一的供水企业水质污染。位于兰州西固区的威立雅水务公司,承担着兰州城区90%左右的生活饮用水供应任务。

苯,无色、透明,有毒,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其可导致白血病。因此,自来水中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传出后,兰州全城陷入惶恐之中。

4月14日,记者在兰州街头注意到,尽管已经解除应急,但仍有不少市民不敢放心使用自来水,超市里纯净水销售仍很火爆,留在公众心中的疑问仍未消除。市民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他们到底喝了多久被苯污染过的水。

按照涉事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说法,饮用水至少在3月8日前是没有被苯污染的,因为当时对水样的抽样检查还没有发现污染。

威立雅方面将这次检测出苯超标称为“纯属偶然,属正常工作之外”,因为该厂3月8日进行水质监测,下次的监测应该是9月8日,4月之所以检测出苯超标,是因为该厂承担了上级布置的任务。

威立雅水务集团副总经理闫晓涛解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只有每半年一次的全面检测,才会检测苯是否超标。而水务公司日常的检测只针对浊度、菌落总数等9项内容,并不含对苯等有害成分的检测。

按照威立雅的说法,饮用水至少在3月8日之前是没有被苯污染的。但问题是,之后到底什幺时候被污染,已经无从考证,直到4月10日17时被检出苯超标国家标准20倍。最早检测出苯污染的水样是4月2日取样的,这意味着到4月10日,兰州市政府宣布该市自来水24小时内不宜饮用时,兰州人已经最少喝了8天含苯的水,而最坏的情况则可能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这进一步加剧了市民心中的恐慌。为此,已有多位市民对涉事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提起了诉讼。

但兰州市中院以“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55条”拒绝了这一起诉状。

“双面”石化城

兰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此次水污染事件,是存在多年的环境污染的极端表现。

兰州,中国西北的重工业中心。此次事故所在地——西固区,则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该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兰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2/5、甘肃省的近1/10。而占据西固区GDP半壁江山的,则是石化产业,其GDP占比达到了47.4%。

据西固区政府官网介绍,西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素以‘西部石化明珠‘石化工业摇篮闻名遐迩。”始建于“一五”期间,享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便位于西固。

石油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板块”是西固工业体系的支柱。该区炼油、合成树脂、橡胶、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居西部首位,而涩宁兰、兰成渝、兰郑长等输油输气管道亦从西固经过。

但光鲜的产业规模背后,却是严峻的环境形势。西固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如是描述:高排放、高耗能和资源消耗型产品比重较大……生态环境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还很艰巨。

走在西固区街道上,记者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尘土较大,空气中弥漫异味,采访一天下来,头发便如毡片一般。桃园社区贾家堡、牟家堡紧邻兰州石化厂区,多位村民反映,白天还好点,到了夜里,石化厂经常排放废气,“气味难闻得很,门窗都不敢开”。

石化产业常年来威胁着兰州的公共环境安全。除了在日常生产中排放含有硫化氢、烃类、苯类污染物的废气废水外,这些石化企业还屡屡发生事故。记者调查发现,仅以兰州石化为例,在过去的近十年里,至少发生过6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事故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散布于空气,或渗入地下。

据环保部环函[2006]176号文件显示,2006年,位于西固区的兰州石化2.4万吨/年苯胺装置、2.7万吨/年硝基苯装置已停产,但需拆除,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制订污染消除与土壤修复方案,组织实施。

记者找到中国环境修复网的一份资料,介绍了上述土壤修复项目。该资料称:“由于该地块长年用于石化生产,土壤苯含量严重超标。”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此次修复,并于2008年12月完工,该项目处理污染土壤4080平方米,修复后的地块作为兰州石化物流仓储中心用地。

而兰州大学苗东阳撰写的《某石油化工厂区土壤有机污染评价及污染治理》一文中称:“各种有机污染物均已对土壤造成污染,上层污染严重,尤其是苯污染异常严重,随着深度的加深,污染程度逐渐降低,至2米深处土壤未受污染。”

虽然该论文并未直接点名,但论文中透露出的区位及面积等信息显示,该论文描述对象即为前述兰州石化拆除的苯胺、硝基苯装置。

地下管网的城市病

兰州官方通报称,造成此次水污染事故的元凶是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而含油污水形成原因,为原兰化公司原油蒸馏车间曾在1987年和2002年发生两次事故,大量渣油跑料和消防水渗入地下造成污染。

威立雅水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污油)长时间(对自流沟)的浸泡,突破了临界值,进而造成污染。据悉,这条自流沟系1955年安装,为水泥材质,将近60年时间从未更换过。

跟中国多数城市面临的情形相似,兰州地下供水、排污、工业等各类管网也存在陈旧以及布局混乱等方面的隐患。对于地处黄河河谷中的兰州来说,其地下空间和地面一样狭窄逼仄,排水、燃气、热力等各类管网纵横交错,更为拥挤。

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这些管网最早的铺设于上世纪50年代,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破损的情况。而城建局一位处室负责人坦言,爆管现象时常发生。

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在2011年3月20日至7月18日间,仅安宁东西路便发生自来水爆管28起,除了市政施工挖断管网外,自来水管老化破损也是爆管原因之一。

兰州市城建局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兰州地下共有供水管道669.54公里,排水管道802.12公里。但该人士并未透露这些管道的铺设年份及养护状况。

与这些时常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的给排水管道相比,全长26公里的兰州石化排污干管则被视为最大隐患。该排污干管贯穿整个中心城区,在2004就被认定超过了使用极限,但及至2011年,其仍以每天7万立方米的流量排污。

4月13日,前述兰州市城建局人士称,相关处室负责人不在,因此无法作答该排污干管的现状等问题。

此后,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外宣负责人表示,由于该排污干管与正在建设的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存在16公里长的重合,因此需要拆除。

该人士建议记者去兰州市环保局了解具体情况,但环保局外宣负责人亦以相关人员不在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急需寻找第二水源地

2007年,环保部组织的石化行业风险排查中,兰州石化被确定为重大环境风险源单位,对兰州及下游多个城市的饮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张明泉表达了他的担忧:“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记者在威立雅水务公司周边走访时还发现,工厂企业与居民区混杂并存,并无明显的功能区域分隔。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带与化工有关的公司,大大小小就有200多家。

张明泉所长认为:“只要是化工企业长期存在,不可避免地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从4月11日下午3时开始,事故处置组在被污染的4号自流沟两侧开挖了26个探坑,对坑内含油污水进行采样,从坑内发现大量含油污水,仅从11日的12个深坑内就累计抽排含油污水约800吨。

但这仅是在此次水污染事件中暴露出的“毒水”。张明泉透露:“兰州的地下水几乎全部被污染了。”

不过,他补充道,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

张明泉介绍,兰州最早的水源地在“三滩”:马滩、银门滩、翟家大滩。用的是地下水,三滩水源从解放初用到2000年左右。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概还有20眼井在供水,后来地下水被污染了,就不用了。污染物主要是油污、COD、苯、氨氮等。”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和下渗。

受到污染的4号自流沟现已停用,兰州已开始修一条从第一水厂到第二水厂的应急管道,以把污染段的苯超标物质隔离掉,但专家表示,这只是临时的措施,从长期看,需要寻找新的水源地。

关于启动第二水源地的提议近年来在兰州两会屡被提及,比较青睐的一个对象是距离兰州市区80公里的刘家峡水库。

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12日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兰州威立雅公司的北线(即自流沟)穿越石化区,供水确实存有一些隐患,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想办法开辟第二水源。

而在中国的其他一些地区,随着污染的逼近,城市水源地不断迁移,一些地方的水源地已经开辟至第三、第四……

面对污染的步步紧逼,人们的安全空间不断被蚕食。

出路又在哪里?

历年来的各地“水危机”事件

长治苯胺污染漳河,殃及下游城市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漏事故,8.68吨苯胺排入浊漳河。到2013年1月5日,下游城市得到通报,市民开始抢购饮用水。当天中午1点半,邯郸自来水公司暂停以浊漳河为水源的邯郸岳城水库供水。同样位于漳河下游的河南省安阳市接到苯胺泄漏事故通报后,安阳市住建局及时切断了岳城水库饮用水源向第五水厂的供水,并启动了地下水源。林州市、安阳县政府也紧急切断了来自漳河的饮水、蓄水。

2013年1月4日监测数据显示,入漳口王家庄断面苯胺含量达到了最高点,高于国家标准720倍。

龙江河镉污染,柳州惊险过关

2012年1月15日,距离柳州柳江第一个取水口140公里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发生死鱼现象。第三天,死鱼现象被证实为重金属镉污染引起,污染区域水体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

龙江河是柳江的重要支流,而柳州城区四大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全部都在柳江。大年初一、初二,柳州市民开始涌到超市抢购矿泉水。为防止停水,柳州开始寻找新的水源地。

到当年2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宣布,柳州末梢水中尚未发现镉超标,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柳州饮用水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柳州惊险过关。

蓝藻暴发,无锡闹水荒

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无锡水质变化的原因是,入夏后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苯类物质污染松花江,哈尔滨停水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此后市民怀疑停水与地震有关出现抢购。第二天,哈尔滨市政府连续发布2个公告,证实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了松花江水污染,动员居民储水。

沱江严重污染近20天,流域城市损失严重

2004年2月底3月初,沱江两岸的居民发现,江水变黄变臭,许多地方泛着白色泡沫,江面上还漂浮着大量死鱼。经检测,废水中氨氮浓度高达每升2000多毫克,最高时甚至达到了7600多毫克,超过国家标准每升60毫克的几十倍到一百多倍。污染源来自川化股份第二化肥厂,化肥厂在生产中出现了故障,使含有氨氮的工艺冷凝液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入沱江。

化工厂严重超标排污持续了近20天,从而演变成我国近年来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沱江下游两岸近百万群众生活饮用水中断,给流域内的成都、资阳、内江、自贡和泸州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