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如何改进中日关系是摆在安倍面前的一道难题。

八一五临近。7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国投降。日本老百姓第一次聆听到天皇口吐日语文言文的真声:“无论日本帝国大本营,及任何地方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与夫日本国所支配下一切军队,悉对联合国无条件投降……”

70年过去了,当年作为二战亚洲主战场的中国,拖住了50万以上的日本陆军。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驻扎在东北的日军精锐关东军。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甚至惨痛至极的代价,“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即使是获得胜利的某些战场——台儿庄、衡阳保卫战,乃至缅北抗敌、百团大战,统统都付出了血流成河的代价——抗战期间,中国死于日军之手者近2000万人。

1971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双膝跪倒在犹太人纪念碑前时,世界惊呆了。由此,整个德国得到了谅解。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经常性的“抽搐”,似乎让周边中韩等国每每添堵。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日本其实做得还行,比如河野谈话、村山谈话,或围绕慰安妇问题进行道歉及反省,或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如果和战后的德国相比的话,日本就差这幺如勃兰特似的一跪了。当然,也有人会指出——那幺靖国神社呢?那幺“知览特攻队遗物”申遗呢?

先别掰着手指头数那幺多,且看今年有关二战结束70周年,安倍会说些什幺呢?“八一五”之际,安倍倒是跪也不跪呢?

去广岛还是去南京?

“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在新近于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如此呼吁。可惜,该要求遭到大会的无视。

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联合国总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说,不希望这种人道主义问题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政府利用,在大会上强加对二战的曲解。共同社称,傅聪在11日的闭门会议上对要求各国领导人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予以删除。傅聪认为,日本被投原子弹是有原因的。这无疑是指被投原子弹是当时日本侵略亚太各国的直接后果。虽然傅聪对遇难者抱以同情,但反对日本政府利用审议大会曲解历史。《东京新闻》披露,中国的主张得到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5月13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如此回答提问:“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幺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可见,中方并未要求安倍双膝及地——您倒是来看看,参观参观总可以吧?不知这算不算中方对安倍发出的另类访华邀请。

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访美,有媒体评价认为,访美期间安倍相继打出“感情”、“安全”、“经济”、“地方”和“历史”五张牌,刷新了日美同盟高度。然而,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云女士看来,安倍访美受到美方高规格接待,并不表示美国对日本近期的政策全面支持。“美国无非是在中日之间权衡后才如此做,犹如1970年代初期在中苏之间权衡一般。”陈云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奥巴马对安倍晋三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做法也曾批评过。”回看早前的报道,当时间进入公元2015年之际,美国政府于1月5日即表示,希望日本继承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的村山谈话,以及围绕慰安妇问题进行道歉及反省的河野谈话。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甚至敦促日本努力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希望日本继续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通过对话友好解决历史问题。

除了中国,来自韩国或者韩裔人士的看法中,绝不缺少一种声音——“安倍是麻烦制造者”。美国塔夫斯大学东亚问题专家李晟允说,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将把华盛顿、东京、首尔三角关系搞得更紧张,通过回避战争罪行并疏远首尔,安倍为华盛顿带来战略难题。

中日关系没那幺紧张?

然而,在纠结于历史问题的同时,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却呈现出另一番值得玩味的色彩。比如,最近在中国商界就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热。稻盛和夫以盛和塾的名义四处讲学,目前追随他聆听讲座的中国商界中高层人士超过1600人——这一数字超过许多商学院在读MBA的规模。

最近,长期在中国工作的读卖新闻编辑委员加藤隆则推出一本新书,其中提到上海的日本料理店——十年前的数字是300家左右,而在2014年6月底,上海的日本料理店统计数字是2469家!“别小看了和食,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日料店受到国人喜爱,其实夯实了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些基础。”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对此表示。

瞧瞧中国人某种程度有多喜爱日本吧。在赴日买马桶盖、买电器等新闻频频爆出之际,有统计数字表明——在2014年去日本旅游的外国人增加24%的背景下,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暴增了84%。由此,日本旅游业收支55年来首次盈余!

在出席由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中日新视界》节目、上海市日本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上,陈云分析说:“就中日关系来说,无论中日,都不会去谋求一种损人利己的国家利益,因为那种国家利益是不存在的。中日关系终究会有一个重修旧好的过程。”

在这场5月6日于上海外滩某酒店举办的研讨会上,东京大学教授、中日关系专家高原明生说:“中日关系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对日本来说,应该更加详细地教给孩子们近代史,也就是二战之前和二战期间的历史,特别是近代日本为什幺会走上发动战争的道路,近代日本在思想史和制度层面存在哪些问题,这都是日本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中国来说,应该多了解日本的现代史,也就是二战以后的历史,为什幺战后日本成为一个和平国家,当代日本在思想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长处……”

2008年12月9日,一组名为“平福中日,世代之约”的伟人蜡像在北京某商场展出,蜡像的内容为三十年前邓小平与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的情景。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则说:“中日关系不仅只有这100多年的历史,我们有2000年的交流史,放眼世界,没有哪两个国家像中国和日本这样拥有如此长的交流的历史。同时,中日两国是邻居,是不能搬迁的邻居!美国人真的那幺喜欢日本,是否可以帮日本来个‘大动迁’,腾出那幺多地那幺多海,去装下日本一亿两千万人口呢?不可能。”同时,蔡建国强调——世界上目前唯有中日两国是官方使用汉字的国家。

在会上,吴寄南提出“两分法”看待中日关系。即:把军国主义和普通日本民众区分开来,把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和大多数日本国民区分开来。这也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言时所强调的。吴寄南认为:“不能因为一部分日本人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就将之等同于日本国民的主流意见,日本社会的主流人群还是爱好和平,珍惜中日友好的。”总之,中日关系比想象中要好,没2012年时候那幺紧张了。

如何建立两国互信?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看来,最近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远远没有到互信的层面。

回看中日关系如何从谷底走出一波小小的升浪,还要从去年11月说起。当时,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北京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会谈,并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一是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二是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三是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四是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陈子雷说:“目前的中日关系,就像经调解的夫妻吵架。我口口声声不是很在乎你,你口口声声不是很在乎我。其实两位心里对对方的预期都还是蛮高的,却因为现实还达不到心理预期而感到有点伤心。既然安倍在正式场合确认继承河野谈话、村山谈话,那幺,接下来的问题是——当年勃兰特跪了,今年你安倍跪不跪呢?”

如果政治上的问题解决了,在陈子雷看来,经济上、防务上,双方都可以携手。比如经济上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就能再次推动起来。如此,就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15亿人口的体量,市场足够大,如果中日韩自贸协定签署,肯定会出现中方‘请客’日韩‘吃饭’的局面——人口多市场大的国家在类似的经济体内部一定是贸易逆差的。”陈子雷说,“防务方面,虽说有日美同盟,可单论中日关系的话,既然双方谈妥不打,是否可以通过防务合作来推动亚太和平呢?”

持类似观点的陈云,甚至提到了中日两国在反恐、海外追逃、朝核问题、传染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等领域都有合作空间。她甚至期待,一旦中日关系修复到较高层面,能实现中日韩等组成类似“东方北约”的组织,由此可以带来冲绳的重生——成为东方的日内瓦,甚至将“东方北约”的总部设在冲绳。当然,这些都是学者的一种假设。回看2012年11月20日,当中日韩正式宣布将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协商之后,钓鱼岛问题出笼了,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人又在捣鬼了。而在吴寄南看来,每当日本首相想与中国修好,其国内也总有一股势力会将之拖拽住。“国之交在民相亲,建立两国互信的关键,我觉得还是要加强民间交流。”吴寄南对《新民周刊》记者如此说。

如何加强民间交流?当年胡耀邦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自然可资镜鉴。而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日语节目制片人隋佳杰则透露,他们不仅推出了专题类日语节目《中日新视界》,还准备邀请中日两国大学生更多地参加类似研讨、交流,让年轻人互相更加了解——了解双方的过去、现在以及共同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