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政

德奥经典作品,对于钢琴爱好者而言必不陌生。但俄罗斯钢琴乐,就未必时常可以在音乐厅里听到。在俄罗斯,尼古拉·马冉拉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青年钢琴家之一。2004年,研究生刚刚毕业的他,就获得了俄罗斯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钢琴大赛钢琴类一等奖。

3月26日,应2015-2016“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之邀,尼古拉·马冉拉在上海大剧院以独奏音乐会的方式,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黑白琴键上的斯拉夫图景。

极富代表性的选曲

在俄罗斯,尼古拉·马冉拉是个科班出身的名钢琴家:他1995年进入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主修钢琴和作曲,师从钢琴家爱德华·巴扎诺夫教授和作曲家亚历山大·姆纳特萨甘扬教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1年,又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研究生。

在马冉拉看来,俄罗斯的钢琴乐作品,受到欧洲经典作曲家影响很大:“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往来就非常密切。当时,法语就像俄罗斯的第二语言一样。我们的建筑风格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的音乐家也时常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频繁交流。所以俄罗斯作曲家受到德国、奥地利很多影响,年代上也有衔接。像拉赫玛尼诺夫,就受到很多肖邦和浪漫主义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的钢琴乐也有很多民族特色:“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穆索尔斯基,他的《图画展览会》里就用到了很多俄国民间音乐的元素。”

26日晚,尼古拉·马冉拉的钢琴独奏以《音画练习曲》拉开了帷幕。《音画练习曲》是俄罗斯着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总共包含十八首乐曲,呈现出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风格。马冉拉在独奏会上一共演出了其中第二、三、四、五首,这四首不仅是他的最爱,在曲目顺序安排上有他自己的见解:“开篇的曲目比较慢,对于进入演奏状态有好处,后面则逐渐快起来,选择了更为悲壮、宏大的曲目,到最后结束时,又归于平静。”

除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作品,马冉拉还演奏了多位俄罗斯代表作曲家的名作——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是作曲家在欣赏完朋友哈特曼的十幅画作后所创作的,以此表达自己赏画的感受,作品极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作曲家独特的风格和作曲技法,因此成为用音乐表现绘画的典范名作。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魔鬼的诱惑》,则体现出作曲家在作曲上独有的“敲击风格”,金属般富有弹性而又饱满的音响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都创作于20世纪初,但各自的风格却完全不同。马冉拉在选择曲目时,特意融入了俄罗斯不同流派的代表作:“拉赫玛尼诺夫曲子里会使用到俄罗斯教堂的钟声,很有俄国传统;而穆索尔斯基的曲子里,能听到很多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影响;普罗科菲耶夫则很有现代风格,对全世界的钢琴演奏也有影响。希望通过演奏这些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让听众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俄罗斯20世纪音乐发展的轨迹。”

弹奏自己的作品很奇妙

除了擅长演奏现代派音乐大师作品之外,尼古拉·马冉拉本身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2004年获得俄罗斯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钢琴大赛钢琴类一等奖之后,次年,他又获得了大赛的作曲类一等奖。

在26日的独奏会上,马冉拉并没有选择自己作曲的作品,目的是想让听众听到更多俄罗斯经典曲目,了解20世纪音乐发展的轨迹。但私下里,他认为一个演奏家如果能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话,会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当你演奏别人的作品时,你是在向听众秀你的技巧,如何才能做到最忠实于原曲、做出最精准的演绎,但有时未免显得刻板。可是当你演奏自己作品的时候,却可能没有那幺精准,可能自由发挥,可能随时都在修改。我听过拉赫玛尼诺夫的不同场次演奏,有时就会出现和原曲不同的演奏方式。”

“如果你同时会作曲又会演奏的话,两者之间就会彼此产生积极的影响。”马冉拉说,“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在演奏的时候更能理解为什幺作曲家会如此创作,更有利于演奏。”除了作钢琴曲,马冉拉还会经常进行声乐、交响乐的创作,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马冉拉的妻子是位音乐老师,两人一起孕育了5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他还和妻子合作,一起创作过适合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的迷你歌剧,最大的孩子也不过12岁。为了让他们更容易对音乐产生亲近感,夫妇俩特意选择了俄罗斯民间故事来创作歌剧。

马冉拉是个爱好广泛的人,除了音乐,他还喜欢读莎士比亚,读的还是英文原版。“虽然有点难,但是还是为莎翁所折服,他对语言的使用非常精彩,经常让我觉得,怎幺有人能写出那样的句子。”马冉拉曾经就读的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曾经做过一个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创作项目,他还特意用《哈姆雷特》里的一段词写了歌剧里的咏叹调,表达个人对于莎士比亚的致敬。

今年恰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本场独奏音乐会上特别弹奏了普罗科菲耶夫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主题创作的芭蕾舞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致敬这位人文主义大师。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乐曲,素来以高难度的技巧着称于世,同时又具有抒情性和戏剧性,以及旋律器乐化、交响化的特征。独奏会上,马冉拉演奏了《少女朱丽叶》《临别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蒙太古与凯普莱特》选段,令听众如痴如醉。“有一些感情,对全世界来说都是相通的。”马冉拉说,“悲剧故事,也可以演绎得很欢乐。”他还特地请来中国作曲家明虹,为独奏会写了一首颇具中国风的曲子,“她曾经在俄罗斯学习过,所以她的曲子里既有中国风,又有俄罗斯的一些音乐特征,我觉得非常合适。”

与奥德经典相承相接,却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与动人之处,这就是俄罗斯的钢琴乐。尼古拉·马冉拉的出色演绎,让听众领略到了俄罗斯20世纪音乐发展的轨迹。而这也正是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普及古典音乐,传播剧院文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