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近代公交诞生

1908年3月5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三)

英商开通了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5时30分,这辆电车从静安寺出发,经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公共租界商业大街南京路(今南京东路),沿着外滩至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东风饭店),标志着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开始进入一个运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时期。

1913年8月11日

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路通车营业。该线路自小东门至高昌庙(今江南造船厂附近),线长4.97公里。

1914年11月15日

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正式通车。该线路行经福建路,南起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北至老闸桥南堍(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线长1.10公里。

在战火中徘徊

1937年

这一年是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一块重要界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上海公共交通形成了英商、法商和多家华商三足鼎立的局面,上海堪称亚洲城市中公共交通最发达的城市。

1945年

抗战胜利,但内战爆发,旧政府几乎无暇顾及城市公交的恢复和发展,刚复苏的上海公共交通又遭遇了寒流。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上海遗留给我们的公共交通还没恢复到1937年的规模。

1949年

新生的上海遭受轰炸和外部经济封锁,公交车辆配件燃料供应奇缺,在极其困难的岁月里,上海公交不仅没有停运,而且增加了运能。

1957年

上海公交公司基于解放载货车底盘试制出57型公共汽车。它是首款采用国产车底盘改装的全金属结构公共汽车,结束了中国公交车依赖进口底盘制造的历史。

至1957年,全市新增公交线路17条,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公共交通基本布局。上海公共交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58年

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首次实现了全市公共汽、电车的统一经营管理。9月,第一条为三班制工人服务的65路公交汽车夜宵线开通,此后夜宵线路越开越多,上海公交全天24小时运营服务就再也没有间断过。

20世纪60年代

上海开始拆除有轨电车轨道。至1976年,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行驶将近70年的有轨电车最终被更加快捷清静的无轨电车所取代。

十年举步维艰

20世纪70年代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上海城市人口激增,公共交通需求猛长,但经济建设严重停滞,公共交通投资不足,10年中乘客增长50.4%,然而公交车辆仅增加13.8%,运能只增长17.4%,公交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乘车难”困扰着上海。

上海公交职工迎着困难竭尽全力维持正常营运,创造了历史上最多样化的运营方式,区间车、大站车、调头车、机动加车和开辟高峰线,然而,市民乘车依旧难。

改革开放春天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上海公交也迅速发展壮大。

1980年,上海开通首条隧道线;1991年开通南浦大桥一、二线;1994年,公交71路、127路率先实行无人售票。

改革中前进

1996年1月1日

实行了87年的公交月票宣告取消。上海公共交通走上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1996年7月23日

为了提高市民夏季乘车环境,上海第一辆公交空调车在46路公交线上亮相,吸引了市民争相体验。

2001年

为了迎接APEC会议,提升上海公交的形象,改善市民出行的条件,大批量的申沃公交车开始“走进”上海公交“大家庭”,许多老式公交车纷纷退役。

2006年

上海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实施改革,远郊区实行两级管理,促进了远郊区公共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村村通公交”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乘上公交车的愿望开始变为现实。

同年,上海巴士集团把首批10辆超级电容公交车投放到11路线路,它不烧柴油、使用电,能实现零排放,其核心技术超级电容快充技术完全由中国研发,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公交车。

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1995年

多家经营的400多条专线车线路弥补了常规公交线路的不足,至1995年上海公交线路达到了960多条,车辆达到了11600辆。

2013年底

公交行业推出“上海公交”手机APP,乘客不仅可以查看公交线路的首末班时间、途经站点等静态信息,还可以实时了解车辆到站时间预报。目前该APP已覆盖全市1208条公交线路。

2015年

浦西和浦东的公交站亭,分别建成了1600块LCD55寸显示屏和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发布。

2017年2月1日

上海公交开通了百年历史上第一条中运量系统的公交线路。不知是不是历史的机缘巧合,1908年上海公交的第一辆有轨电车和年初投入营运的71路中运量电车,都“长”着两条“辫子”。

2017年底

全市公交企业共有29家,公交线路1496条,公交车17461辆,日均客流603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