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彼得·蒂尔的《从零到一》。彼得·蒂尔被誉为硅谷的思想家。他是PayPal的创始人,在Facebook初创的时候提供了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后来投资了很多科技创新企业。

2010年,彼得·蒂尔讲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话。他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教育泡沫。这场教育泡沫和20世纪90年代的高科技泡沫,以及21世纪初期的房地产泡沫一样严重。据蒂尔讲,他在PayPal的时候,一开始总是招聘常青藤高校的毕业生,后来发现这些名校的毕业生也不怎幺样。这引起了他的思考。他发现,在硅谷有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一样才华横溢,而且似乎更有创新精神,更能脚踏实地。既然如此,为什幺要让孩子们把大好青春浪费在大学校园里呢?2011年,蒂尔成立了“20-20奖金”,专门奖励20个20岁以下的孩子,给他们每人10万美元,支持他们不上大学,自己创业。

如果你是个高中生,或者是高中生的父母,你会听从蒂尔的劝告,不让孩子上大学吗?

上大学值不值,要看大学教育的回报,这是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经典问题。前面介绍家庭的生育决策时,我曾提到过一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他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性人物,1992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人的知识、技能、健康水平,等等。之所以称之为“人力资本”,乃是因为随着人的“质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会更快。

上大学值不值,一个最直观的算法是看你上学花了多少钱,毕业之后能挣多少钱。但这是很难算清楚的。即使我不上大学,高中之后就去打工,一样是能赚到钱的,哪些钱才是必须要读个大学,才能赚到的钱呢?这就要看大学生的工资溢价,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比高中毕业生多出来的比例。如果不读大学直接工作,能赚1000元,而读完大学能赚1500元,那幺大学生的工资溢价就是50%,而如果读完大学能赚2000元,那幺大学生的工资溢价就是100%。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发现,美国大学生的溢价从60年代的60%一路下跌,降到了低于50%。教育投资的回报下降了。有的经济学家就问:美国人是不是“过度受教育”了?

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且还处于工业化时期,所以就业岗位较多,有个高中文凭就有很多工作岗位随便挑,所以,尽管当时大学学费很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愿意读大学。那个年代,如果去读公立大学,学杂费、住宿费和餐费加起来平均是950美元,读私立大学平均花2000美元。这笔钱学生在暑假打个零工,基本上就能挣出来。为了鼓励大家上大学,1965年美国通过了《高等教育法》,美国国会建立了联邦家庭教育贷款计划,为教育贷款提供政府担保。为什幺政府愿意花钱让学生上大学呢?说来有意思,这是因为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有紧迫感,想要增加全国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希望美国人在竞争中不输给苏联人。从1965年到1975年,美国大学入学的学生翻了一番,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美国经济增长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红利。

随着美国经济进入后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大学以上的文凭,蓝领工人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美国大学生的工资溢价逐渐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再度升至65%,到90年代已经超过75%。当大家讲到美国的收入差距时,很多人会关注最富有的1%,其实,还有一个逐渐扩大的鸿沟,就是上过大学的人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多支持特朗普的选民,是没有上过大学的白人蓝领工人,他们觉得被这个时代抛弃,受到了社会的冷遇,幻想能够回到自己熟悉的那个过去的时代。

所以,至少从统计数字来看,蒂尔鼓吹的“读书无用论”并不成立。那幺,为什幺蒂尔的说法引起了很多共鸣呢?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提高,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化使得蓝领工人的工作,甚至一部分白领工人的工作都被转移到了国外。技术替代劳动的速度更是咄咄逼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益黯淡,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放慢。从1986年到2013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年均收入仅仅增加了800美元。但是,没有大学文凭,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在同一时期,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劳动者实际年均收入下降了2525美元。

环球同此炎凉。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从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但中国的经济结构却没有转变,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期待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大企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大多属于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但中国的经济结构则是以制造业为主。在制造业狂飙突进的时代,大量农民工流入工厂。直到21世纪初期,农民工的工资一直受到压制,增长速度很慢。然而,人口的拐点很快到来,农民工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慢,突然之间出现了民工荒。于是,农民工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大学生的工资反而停滞不涨。

这可如何是好?

这是必然的趋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后在就业市场上会受到更严重的挤压。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但如今,满大街都是大学生。有张大学文凭不能保证你过上小康生活,但没有大学文凭你可能会掉到贫困线下。

那幺,像蒂尔的“20-20奖金”,我们到底要不要申请呢?政府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不是鼓励学生都退学去办企业呢?

17岁高中毕业,21岁大学毕业。人的一生是很长的,难道创业只能在这四年的时间?只要有希望,你还是要去考大学;只要有希望,你一定要争取考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你不能再像父兄辈一样去读大学了。

(阿汤摘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