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星铎

从“人才大数据”理论提出到平台实践
—— 再访“人才大数据”概念的首倡者游忠惠

文/吴星铎

游忠惠在第一届“人才大数据”研讨会上发言

再访游忠惠,感受与上次不同。

上次的采访是在深圳,她的海云天科技公司。谈的话题是“让沉睡的‘人才大数据’醒过来”。这次的采访地点,是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海云天集团专为开展“人才大数据”项目的办公地点。

这一年来,“人才大数据”进展如何?究竟去年说的“沉睡的‘人才大数据’”有没有被唤醒?有哪些实质性的进展?去年描述的云彩,究竟有没有落下雨滴?

怀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再次坐到这位神采奕奕的女企业家面前。严谨、敏锐、思维活跃、充满正能量,这些去年使用过的形容词,依旧没有过时,而“专注”、“行动力”、“大格局”,则成为这次采访文章必须使用的词汇。

她说,这一年来,她调动一切资源,围绕“人才大数据”做了各种资源的整合。她专注于推动“人才大数据”各项进程向前发展。在她看来,这是一项大事业,是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

以下为本次专访内容。

人才大数据:星星之火,已呈燎原

记者:去年我们在2015年第1期杂志中,刊登了对您的专访文章《让沉睡的“人才大数据”醒过来》,以及您的《从“人才大数据”到“人才大智库”》文章,请您形容一下再次接受我们专访的心情如何?

游忠惠:今天坐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振奋。去年写《从“人才大数据”到“人才大智库”》这篇文章,以及接受贵刊专访的时候,我是把我和海云天科技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做了一下总结。这两篇文章在贵刊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组文章,唤醒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聚焦“人才大数据”,点燃了星星之火,一年之后的今天,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这一年来,所取得的反响和进展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记者:这一年来,您推动“人才大数据”进程的标志性成果,恐怕莫过于“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的启动。请您为读者分享一下。

游忠惠:自2015年以来,海云天集团已多次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等进行接洽,就启动建立“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进行探讨,共同开展人才大数据研究及应用运营工作。

2015年10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会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与深圳市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签署了“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宣布中国目前唯一的“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启动。“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重要配套工程,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深圳市市长许勤等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记者:“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目前进展如何?它将是怎样的平台?未来有什幺计划?

游忠惠:“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由海云天集团投资成立了“深圳前海智库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计划通过3至5年的建设,建立一个国内外规模最大、信息最完整的人才大数据平台,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和智库,重点研究人才大数据产业的趋势进展,打造连接政府、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资本和专业人才的中枢,不断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成为国家级创新基地,形成在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七个方面均在国际国内具有引领地位的大型创新大数据平台。

2016:“互联网+人才”元年

记者:您说过,如果说2013年是大数据的元年,那幺2015年就是人才大数据的元年,而2016年则将会是“互联网+人才”的元年。您作为“人才大数据”这个概念的首倡者,为什幺会认为2016年将是“互联网+人才”元年?

游忠惠:说到“人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人才”将有效推动国家人才工程,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抓手,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和健康发展。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人才的发现、引进、使用带来了新的生态圈。在社会或者企业层面,用“互联网+人才”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及其移动端实现各类人才数据的大流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动加快,呈“爆炸”之势。未来,我们通过“互联网+人才”为用人单位选拔和选用人才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我判断,2016年将会是“互联网+人才”元年。

2016年3月12日,通过三个多月的筹备,我们在贵州梵净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届“人才大数据”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部门和部分名校的知名教授、专家济济一堂,共话“人才大数据”。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有关“人才大数据”的优秀论文达十多篇,论文紧紧围绕“人才大数据”研究、应用、安全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索讨论,共迎“互联网+人才”元年的到来。

记者:有了“互联网+人才”这样的平台,猎头公司揽才,以及国家层面的高端智库建设,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游忠惠:“互联网+人才”的情况下,猎头公司飞到全国各地寻找合适人才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将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人才的基本信息进行匹配对接。在国家层面,近年国家高度重视高端智库建设。我欣喜地看到,2016年1月19号,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智库在民革中央推动下正式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亲临并担任该智库研究所荣誉所长、智库首席专家。国家智库的核心是建设高层次人才智库,为政府、企业、机构等提供人才信息和人才服务,挖掘和输送人才。像这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可能去国外做广告,较为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与国际大的智库公司合作,为国家建言献策,这就是人才大数据的价值。

据我所知,政府各个层面和部门都已经高度重视“人才大数据”建设,中央国家机关也在纷纷建设自己的“人才大数据库”,更多的大型企业也开始了“人才大数据”的建设。

再谈“人才大数据”

记者:“人才大数据”对个体人才、对国家、对社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游忠惠:人才大数据体系和服务模式建设,涵盖人才大数据的标准、指数、数据安全等级保护,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选择、使用的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人才大数据,对国家、社会、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国家,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引导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个性化人才培养;对行业或企业,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服务水平;对个人,通过建立全社会的诚信、信用体系,促进人才资信,使诚信人才“畅通无阻”、失信人员“寸步难行”;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国际人才评价体系,准确引进、评价、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

记者:人才大数据,顾名思义要处理庞大的数据群,这方面,您的海云天科技公司有何优势?

游忠惠:海云天科技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考试大数据公司,近20年来,我所创办的海云天科技公司服务于国家大规模升学考试,解决了大规模考试的公平公正、信息安全等问题,同时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也培养了大数据技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技术处理经验和大数据技术专家。仅2015年,考试信息数据处理量就超过2亿页,持续居全球第一,不仅圆满地完成了17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近200个地市的中考、16个省的会计资格考试、全国31个省的国家司法考试等共计400多个项目,服务考生数超过3000万人的网上评卷计算机网络考试的技术服务、大数据处理工作,而且承担了11个省的标准化考点建设。海云天集团以多年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评价经验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云服务技术,对人才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有效利用和评价反馈。教育测评的结果和数据构成了学生成长轨迹中重要数据,也应该是人才大数据的重要内容之一。

记者:我知道,您这一年来也在组织团队编写《人才大数据》一书,能否给读者介绍一下《人才大数据》这本书的内容和最新的进展?

游忠惠:《人才大数据》一书,会详尽、科学地描述什幺是“互联网+人才”,探索建立人才大数据的体系架构和应用服务模式,形成人才大数据指数体系,实现从“人才大数据”到“人才智库”的理念飞跃,为国家“十三五”人才战略以及构建人才数据库和人才智库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人才大数据》不仅揭示出实现“人才大数据”的一种可能,同时描绘由“人才大数据”所带来的突破性改变,不仅仅是人才服务行业及教育行业,而是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创新性变革。这本书预计15万字,目前已经完成了7万字,包含人才大数据的未来趋势、基于人才服务的大数据实现路径、人才大数据综合架构及应用研究、人才大数据的安全保护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

背后艰辛谁人知

记者:这一年来,推进“人才大数据”进展,您有没有统计过,参加或者召开过多少次会议?去过多少个地方?

游忠惠:从我首次提出“人才大数据”这个概念开始,我就不停地往返于北京、三亚和深圳等国内城市之间考察和洽谈,后来又去了印度、美国、南美等国家考察并整合各方资源。与国家外国专家局信息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后,我开始着手推进“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的落地。近两年来,我带着我的团队去过十多个地方,参加过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各省市外专局举办的近20次会议,除我出差或出国不在深圳的时间外,集团公司内部几乎每周都在举行专家论证会或是项目研讨会。其中的艰辛自己也没有过多地在意过,让我欣慰的是看到“人才大数据”这个概念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我集团所设立的“深圳前海智库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也围绕着项目不断地完善和推进。

记者:我想请您分享一下,这一年来,您的最艰难的时刻是什幺时候?

游忠惠: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艰难的时候,要数南美之行。我在国内已经十分疲惫,还要再坐30多个小时的飞机(转机),当时我真的觉得自己的心脏快停了,总是带着救心丸,担心我睡着了醒不过来。我一直认为,有了目标,就要去耕耘,就要去奔波,这都是值得的。

从人才大数据理论到实践

记者: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您身上很多宝贵的品质,很值得年轻的创业者学习和借鉴。请您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游忠惠: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行动者,有了好的想法,就会付诸行动。还有一点我要说“价值投资”,就是把我的时间、精力、金钱,投资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面,不图虚名,不做表面功夫,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往前推进,这是我做事的风格。

这一年来,围绕“人才大数据”,我一直在做各种资源的整合,积极准备专家技术团队,定期召开专家工作会议。也去了印度、美国、南美等地访问,了解国际上对“人才大数据”的认识和发展现状、开拓国际人才资源。每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对人才大都有迫切需求,而“国际人才大数据”又是国家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最需要和最有价值的资源,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与我们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签署“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感觉我是走在了行业的尖端,站在了人才大数据的制高点。其实国家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才,更需要建设人才大数据库。我于2013年就通过民革中央向全国两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人才资源库,打造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议。

2015年10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与深圳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签署“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您对人才大数据项目还有什幺建议?

游忠惠:人才大数据理论从提出到现在 ,尽管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响应,但是还未引起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我个人认为:要建立完整的“人才大数据”,离不开学生成长记录数据和教育测评数据,学生成长记录数据和教育测评数据是人才大数据的基础。人才大数据的采集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业水平测试数据、综合素质和能力数据等,具体包含成绩、潜能、思维模式、理解力、胜任力、兴趣等方面的数据,这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才大数据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成长数据都是人才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也是人才大数据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我们从国际人才这一高点切入,如果再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毕业、再到工作岗位这个人才成长过程数据、人才使用、管理、评估、发展等动态过程的数据,以及人才工作岗位异动、社保等方面的数据,以上数据的汇集才是完整的人才大数据。

记者:去年的专访中,我们对您的慈善事业进行了报道。我们也获悉,在去年12月的“第二届长江公益奖颁奖典礼”上,您获得“年度长江公益人物”。当时在获奖感言中,您提到了“大公益”,请您能谈谈这个“大公益”的概念。

游忠惠:企业做公益,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要捐智慧、捐时间、捐行动,要有持之以恒的定力。所谓“大公益”,就是要把公益做成产业,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是要注重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帮助公益对象实现“造血功能”,“授人以渔、鱼渔并授”。从2004年开始,我奔走于深圳和贵州铜仁、毕节等的贫困山区之间,从捐钱、捐物,提升到投资建设梵净山生态植物园,打造“身、心、灵”健康养生、“慢生活”的首选地。做公益做出了保护生态、保障健康、解决就业的综合效益,于2015年荣膺“全球企业社会创新卓越项目奖”,并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分论坛永久会址,成为了当地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