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埃德文·莱恩

“难民天堂”还能坚持多久

●(英)埃德文·莱恩

瑞典一向很大方,欢迎难民,政府投资鼓励融入。但是,这样的开门政策能持续下去吗?瑞典是不是也该“挑挑拣拣”呢?

难民长途跋涉到瑞典

斯德哥尔摩中央火车站每天都有数百名难民从欧洲各地涌入。阿里也是最近才来的瑞典。他是伊拉克人、20多岁。阿里说,总共用了29天,走过水路、陆路,才从战乱不停的故乡来到北欧,希望开始新生活。他扳着手指历数沿途经过的国家,“从伊拉克到土耳其,再到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奥地利、德国、丹麦,最后到了瑞典。”阿里说,一路上,住过监狱,被赶走过,受过冷遇。但是,“我喜欢瑞典,在这儿受到的待遇是另一个档次的——我是人了。”

以欢迎难民着称

瑞典一向以大方着称,过去几十年一直欢迎寻求避难者。但是近年来,难民人数大幅度增加。去年,总人口还不到一千万的瑞典总计接受八万人的避难申请,这是欧盟中人均最高的一个国家,总数仅次于德国。

最近,逃离叙利亚战乱的难民人数急剧上升。新难民潮引发这样一个问题:瑞典的“开门”政策是否可以维持下去。

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瑞典的批评人士也质疑,在目前公共资金紧张的状况下,政府是否可以承受得起接纳、安置大批难民。此外,瑞典也有人担心,将如此众多的难民融入经济体系和就业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瑞典移民集中区

“计划很好”

瑞典移民部长摩根·约翰逊告诉我说,现在到时候了,其他欧盟成员国也必须在接纳难民方面“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约翰逊说,理解难民给经济带来的重要和积极影响是关键,特别是北欧那些面临人口老化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他说:“举个例子,就说那些来瑞典的叙利亚人吧。他们当中1/3受过高等教育,有医生、

工程师、护士,我们很清楚,瑞典经济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现在需要,今后一些年间还会更加需要。”

把重点放在实现难民的经济潜能,意味着帮助难民就业成为瑞典融入政策的中心,最近几年,政府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瑞典公共就业署”(SPES)是一家政府办事处,主要职责是评估那些已经获准避难的人的技能,如果需要的话,为他们安排附加培训和教育,并为难民和那些可能需要他们技能的雇主牵线。

拉米斯·坎达拉夫特今年32岁,来自大马士革,曾在银行业就职,她是瑞典政府难民安置计划的一个成功案例。

两年前,坎达拉夫特和丈夫一起逃离叙利亚来到瑞典。当时丈夫收到阿萨德政府军的征召令。今年夏天,在完成培训与实习之后,坎达拉夫特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银行总部找到了工作。

虽然坎达拉夫特和丈夫现在已经离婚,但是她认为,找到工作成为她在瑞典开始新生活的基石。她说:“瑞典有为我们制定的良好计划,学习语言、接受专业培训的计划。找到工作,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有工作了,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好房子,过正常生活,更好的生活。”

不同肤色、文化的交融

美丽的斯德哥尔摩

“重点有误”

但是,将过去两年之内抵达瑞典的全部难民安置进入就业市场的努力仅仅获得有限的成功。根据“瑞典公共就业署”自己的统计数字,过去两年间,参与融入计划的难民当中只有30%找到工作、或者曾经接受教育。

对于希望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来说,学会瑞典语还是一个大障碍。另外,也有不少人质疑,难民中大多数欠缺技能、教育程度不高,如何才能指望他们——至少是在短期之内——为瑞典经济做贡献呢?

瑞典国内也出现一些对政府政策不满的声音。最近一次民意调查当中,反移民的反对党“瑞典民主党”成为唯一一家最受欢迎的政党,支持率超过1/4。

该党移民事务发言人维切尔表示,什幺人才可以获准在瑞典避难,政府需要更有选择性。“如果需要有特定教育背景的人,必须重点让这些人进来。但是目前,我们不看教育背景、给所有的人放行。”

不过,瑞典移民部长约翰逊对此作出反驳。他说:“还有道德义务,我们不能挑挑拣拣。就算那些技能比较低的人仍然可以教育出来。再说,人人价值平等——这是欧盟的核心。”■(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