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卫生的进步和改善,全球人口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例如,20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46岁。但是到了2015年,已经提高到71岁。

尽管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仍有许多人过早夭折,或是死于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死于战争、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等死亡总和加在一起只占全球总死亡率的不到0.5%。如果我们来解读一下人们死亡时的年龄、原因以及历年来的变化,将有助于改善未来的人口预期寿命,并防止不必要的死亡。

那幺,到底是什幺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呢?2017年全球共有5600万人死亡,70%以上的人死于非传染性慢性病。其中,最大的单一杀手则是心血管疾病,即跟心脏和动脉有关的疾病,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死于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排在死亡原因第二位的是癌症。每六个人中有一人是死于癌症。如果按顺序排列,排在前10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

心血管疾病

癌症

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

下呼吸道感染

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新生儿死亡

腹泻病

交通事故

肝病

可预防性死亡

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方面,可能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一些很容易预防的死亡。例如2017年全世界大约有160万人死于腹泻。在有些国家,它甚至是头号杀手。另外一个可预防死亡的领域与新生儿有关。2017年,全世界大约180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8天内夭折。在世界最贫穷的一些国家,每2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人活不到一个月。但在较为富有的国家,例如日本,这一比例为1/1000,差别巨大。

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居高不下。2017年大约有120万人死于车祸。此外,自杀也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范围内,由于自杀而导致的死亡比他杀高出两倍。以英国为例,自杀是20~40岁男子死亡的主要原因。

任重道远

人类在抗击疾病、减少整体人口死亡率,以及提高预期寿命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预期寿命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有所下降。美国就是一例。它主要跟服用阿片类药物所导致的死亡有关。

除了继续提高和改善卫生、营养和疫苗等基本医疗保健外,加强安全措施和改善心理及精神健康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