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12月25日,吴自良出生在浦江前吴村,他9岁进私塾,在上学的时候就因为能将四书五经倒背而被广为称赞。那个年代正倡导以读书救国,所以吴自良院士怀抱志愿走出了前吴村。1939年从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后,他曾先后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昆明中央机器厂设计师、工程师,并于1943年底赴美留学,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1948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旋即在该校金属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1950年冬取道日本、香港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任唐山北方交通大学治金系教授。他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回,最终成为攻克原子弹“心脏”的优质“链条人”。

20世纪50年代,吴自良用国内富产元素锰、铝等代替短缺的铬,研制苏联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取得成功,对建立中国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60年代初,我国研制原子弹,铀-235富集是关键技术。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需要一种特殊的扩散膜。1961年他接受研制扩散膜的任务。历时3年多,在兄弟院所大力协助下,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吴自良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虽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他从来都不把奖章和荣誉当成他一个人的成就。他始终认为,国家给予的荣誉是当年同一战壕里的人用青春与汗水换来的。晚年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他仍不忘叮嘱家属一定要将金质奖章捐给单位,以激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 来源|央视网

◎ 图片|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