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兽

假如你无法拒绝撸串的诱惑,也不妨从减量训练做起,常常节制,偶尔放纵,而不是相反。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预防癌症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然而,被千防万防的癌症,其实并非中国人的头号公敌。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最近发表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其实是中风。专家分析,中风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高血压、吸烟、饮酒、高钠摄入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吸烟、喝酒的危害一早为大众熟知,但高钠摄入这个重要因素则容易被忽略。所谓高钠摄入,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盐吃多了。但吃盐多,一般人会觉得跟地域因素有关,而且口味很难改变。但我总觉得,口味是被训练出来的。可惜如今放眼望去,普遍的情况,不是清淡口味改造国民味蕾,而是反过来,重口味食物餐馆火遍大江南北。比如重油重盐的火锅、川菜,过去西部的一些地方食材取得有限,为保存食物,必须烟熏火烤、油盐浸泡,如今饮食业纷纷“连锁化”“中央厨房化”,重口味的食物利于保存、降低保存成本,过去食材不易取得、被迫发展出来的口味,反而成为现代餐饮降低成本的“利器”。

过去都说广东人不吃辣,现在我身边的老广,尤其年轻一辈人中间,能吃辣的越来越多。但相对来说,口味清淡、讲求新鲜食材的粤菜,要推广到其他地方却很不容易——规模化经营意味着高成本的保鲜技术。如今全国各地都能方便地吃到其他地方的风味馆子,水平也能保持较高水准,唯独粤菜,很难在外地吃到正宗的,如果能吃到出品不错的粤菜,也是价格非常高。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看官要怼:假如全按专家建议的食谱,每餐计算卡路里,少吃油来少吃盐,活着还有啥意思?生理健康改善了,心理健康恐怕也要出问题。食色性也,倒也确实不能全按科学的办法来,因为生活中还有一样东西千金难买,那就是“乐趣”。这些说法都没错,问题是随着科学昌明医学进步,饮食口味习惯与健康的关联愈益得到证实,对重口味背后的健康风险,公众有知情权。毕竟吃肉喝酒一时爽,病起来就……疾病折磨的痛苦本身也是真实的,这是其一。其二,商家为降低成本,吸引顾客,故意把食客的口味“训练”得越来越重,造成相关疾病风险。从社会角度而言,乃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和餐饮相关行业也需加大引导。就个人而言,假如你无法拒绝撸串的诱惑,也不妨从减量训练做起,常常节制,偶尔放纵,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