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文

气候变化正在“动摇生态系统的核心”,而这种生态转变可能已经开始。图片|红星新闻

俄乌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欧洲能源危机的讨论,未来可能出现的俄欧能源脱钩或是大概率事件,这无疑将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也让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面临极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未来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推进“双碳”战略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双碳”战略2022研讨会。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欧盟中国商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跨国公司碳中和50人论坛等各领域的专家、企业家、资深政策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和评估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双碳”战略,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案。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是病毒外溢的驱动因素之一。图片|红星新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从政策层面分享了他对全球气候危机与中国如何落实“双碳”目标的看法。

郑永年教授指出,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持续提升,气候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加强气候治理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气候治理也上升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程。在这一宏大议题中,传统能源结构的转型备受关注,这是一个众多因素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地缘政治关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新能源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变革等诸多因素。同时,俄乌冲突及其产生的“外溢效应”,使得众多欧洲国家的传统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也将因此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展望未来,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将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郑永年教授还强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主动承担了大国责任。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系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着力点。

“从中国内部发展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也契合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需要。”郑永年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之一,始终秉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在创新“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推动我国传统能源结构转型、开创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应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高端加工制造业、新兴科技产业以及广义的数字经济领域,形成新的全球竞争优势。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