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波

(运城市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044000)

前言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疾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出现异常增生,属于恶性肿瘤,由于骨髓积累大量白血病细胞,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血小板水平降低、贫血,极易引发关节疼痛、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常采用化疗治疗,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诱导化疗药物种类更多,如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等,该疾病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缓解率为90%左右,且5年生存率高达71%,与半个世纪前相比,提高了36%左右[2]。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去甲氧柔红霉素和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与19例,平均年龄为(28.21±4.18)岁。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4例与16例,平均年龄为(28.67±4.32)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影像学、血液学、肝肾功能等检查。给予参照组柔红霉素诱导化疗:使用阿糖胞苷在1~7天内静脉滴注,剂量为100-·50mg/m2;使用柔红霉素在1~3天内静脉滴注,剂量为40~50mg/m2。给予研究组甲氧柔红霉素诱导化疗:使用阿糖胞苷在1~7天内静脉滴注,剂量为100-·50mg/m2;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在1~3天内静脉滴注,剂量为8~10mg/m2

所有患者隽星药物化疗,给予止吐、加强营养、碱化尿液、保肝等常规治疗。在化疗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等,避免引发感染。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若血小板低于20×109/L,需及时输血小板;若血红蛋白低于60g/L,需输入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加强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与病原学检查,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治疗效果:以《血液病诊断及疗程标准》依据,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三个等级,其中完全缓解是指体征与症状消失,放射学诊断正常;部分缓解是指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者稍微好转;未缓解是指症状与体征恶化,即为。治疗有效率=(未缓解+未缓解)/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生活质量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如表2所示,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照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3所示,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 讨论

急性髓性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其治疗重要环节为诱导化疗,其中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具有较高的缓解率,约为60%~80%[2],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去甲氧柔红霉素属于新一代蒽环类药物,相比于柔红霉素,不同之处为蒽环结构中由氢原子取代了第四位甲氧基,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率与良好的亲脂性,抗肿瘤效果显着。有研究指出,去甲氧柔红霉素抗白血病效果显着,相比于柔红霉素[3],治疗效果更佳明显,且毒副作用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保持一致,均可证实了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化疗在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时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由于白血病在化疗时必然发生毒副作用,包括费血液学毒性、血液学毒性,以骨髓抑制更为严重,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照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表明,两代不同的蒽环类药物毒副作用相似。

综上所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化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