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罗辑思维·得到APP讲师。着有百万级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及《仅记住所有快乐》《如何成为社交高手》等多部作品。曾获第二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几天前,我去门口中医馆按摩。他打量了我肿痛的右肩、右胳膊,用熟练的手法给我这儿揉揉、那儿按按,他手掌、手指所到之处,无不准确地碰触到我的痛点,让我痛并快乐着。按摩完,接着拔罐,拔完罐,上他家祖传的药酒,药酒均匀涂抹在我的皮肤上,再来一场用特制的灯进行的炙烤;烤干后,酒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膜。我摸一摸,原本疼痛的那块儿,也许因为有膜,木木的,竟然不疼了。

“果然奇效!”我赞叹道。这家店,是我的邻居推荐给我的,据说已经开了十几年,还申请了非遗项目。“除了贵,没毛病!”邻居推荐我时,指出了它唯一的缺点。

是啊,单次四百,全程不到一小时。我想和老板还还价,出乎意料,老板痛快地答应了。他说:“给你打五折吧!”我心头一喜,孰料,他后面还跟着一句话,“办卡,充一万,打五折;充两万,打三折;三折之外,再送你一只猫。我家猫刚生了五只小猫,特别漂亮,纯白,无杂色,先充先得。”

卡,我自然不能办,因为我发过誓,“绝不办卡”。原因无他,没有一张卡,我用完过。

以健身卡为例——

十年前,我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家附近,办了人生第一张健身卡。当时,我雄心勃勃,一心要练出马甲线,和健身教练一起制定了一年至少上一百节、一周至少两节无氧器械课的计划。

无奈,健身房和我家步行要半小时,要穿过两条马路。北京没有风的日子屈指可数,大风起兮,尘土飞扬,五环外,大货车、混凝土搅拌车时刻在马路上呼啸而过。去一次健身房,洗澡成为最值得的事,健身则次之。来回走一小时比跟着教练练器械,耗费的体力似乎更多得多。

十年了,我早已搬离那个家,一百节课,还剩六十多节吧。

第二张健身卡,是我在东直门外、单位门口办的。确切地说,我接管了一位同事的卡。到了这家名为“追风”的健身房,我和同事办理转卡手续时,才知道,她不是该卡的第一主人,第一主人是另外一个同事。

我们办卡的原因相似,“离单位近”。他们转卡的原因亦相似,“实在懒得去”。健身房前台笑了,“很多你们这种情况的。”

我离开北京时,“追风”的卡转给另一个同事了,我说,“我现在才知道,即便只隔一条马路,懒得去就是懒得去。”

搬到上海后,我没有记住前车之鉴,更没有抗住诱惑,小区里的健身房进行促销活动时,我不由自主地又推开了他们的门。

“姐,买五年送三年!”销售热情地对我说。我摇摇头,这时的我,自认为已经足够理智、清醒、谨慎,我只想单次买课,哪怕单价贵些,风险也容易控制。“我们不卖单次课。”销售提醒我。“那我买一年的卡。”我坚持己见。“最少三年,和五年一个价钱,没有额外送的优惠。”销售抱歉地说。“算了。”我扭头就走。

下一次路过健身房,销售精准地捕捉到我的身影,她迎上我,“姐,要不加个微信呗?有你要的优惠时,我再联系你?”我想想,加了。

当晚,我接到销售消息,“姐,我给你磨下来了!买三年送五年!”如此划算!我畅想了下,每天送完孩子上学,我就去健身房跑步,每天接孩子放学前,我再去上一堂操课的情景,于是痛快付钱。付完钱后,才恍然大悟,“买三年送五年”与“买五年送三年”是一样的价钱,我什幺便宜也没占上啊!

健身房里没有瑜伽,有段时间,我的背疼得厉害,医生提醒我不能再做器械运动,做点舒缓的吧。出医院,“瑜伽”俩字立马蹦到我眼前。我掏出手机,搜索最近的瑜伽馆,买了一节体验课。约好时间,带好装备,火速上完,火速“上钩”,又办了三十节瑜伽课的卡。

我发现办卡这事儿像买书。买书的成就感只在付钱、到货、拆箱、拆开塑料膜、翻一翻、上书架的过程中,至于看没看,吸收没吸收,似乎可以忽略。办卡也是,健身和对美好自己的要求绑定,只在付钱、拿到卡、畅想马甲线附身、做计划排课时,有愉悦感。真的到了上课、该锻炼的那一天,总想找个理由不去、拖延去。

当我手上握着一张八年的健身卡、一张三十节课的瑜伽卡时,不禁想起北京五环外那张陈年老卡。我把新瑜伽卡放进卡包,发现它的同类已经将包撑得鼓鼓囊囊。它们分别是京沪两地的美容卡、美发卡,酒店、饭店积分卡,孩子的各种游乐园卡,品牌服饰店的卡,生鲜超市、甜品店卡,我不禁追忆起,何时何地迎它们回家,一共用过几次,共计花费多少钱。

坦白地说,凡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卡都用不完,你所想象的跑步、瑜伽、书店看书、手工作坊做手工,大都停留在想象中。凡是和吃吃喝喝相关的卡,都还没等用完就续上了。它们消耗虽快,可消耗期间你总会遇到其他优惠,明明卡里还有钱,却莫名又充了一笔。以某水果连锁店为例,充一千元返一千元,之前的一千元,我历时半年刚铆足劲花到二百元,可优惠当前,我忍得住吗?忍不住的结果,仿佛被限制、被绑架,办了A水果店的卡,只能在A店买水果,办了B蛋糕店的卡,如果想买C蛋糕店的,便会觉得浪费,要幺走开,要幺重复办卡。

瑜伽课我没上几节,因为教练换了,新教练的指令,我无法领会,不了了之。八年健身房的卡,一年能去八十天吗?没算过,也不敢算。

前不久,我和大学同学聚会,在一家安徽老字号餐馆。服务员劝我们办卡,能加送半桌菜,我再一次宣布,“我绝不办卡”,在座一位本已迫不及待掏出钱包的同学只好停下动作。

我说起我的每一张卡都像一个前缘未了的前任,似乎在,又似乎断了联系,终究是错付了。绝不办卡,是痛定思痛后的亡羊补牢,是基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对错误的避免,对风险的控制。

大伙儿频频点头。其中一人说起她的血泪史,孩子的英语线上课,花了好几万,还剩一千多节口语课呢,培训机构倒闭了,钱也追不回来了,“现在,我的原则是,能单次买的,就单次买,不能单次的,只充三个月内一定能花完的。”

“我的原则是,能单次买的,就单次买,不能单次的,只充三个月内一定能花完的。”我重复同学的话,对中医馆的老板说。

“三个月,十二个星期,每周一到两次,五千到一万,你充一万,我给你打五折。”老板比我精明。

“可是,您这边是可以单次的呀!”我笑眯眯地掏出手机付款,“叮”一声,划走了四百元,老板仍在叹气,“你原本可以两百块做一次的。”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