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1

人到中年后,会常常回想起粗犷贫寒的少年,就像秋天想念春天。

不全是美好的感受。中间往往夹杂着羞耻、自卑和懊恼,甚至某种不明由来的鲁莽与愤恨。

在我还是十多岁的少年时,总是觉得身体内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气体,横冲直撞,不停游走,来回发作。

印象极深的,有这样几件小事。

当年读书时,我家在乡村,距离镇上的中学,大概有五六公里。平时,我就住在学校宿舍的大通铺里,休息日才骑上我爸的二八大自行车回家。

那是个周五的晚上,大概六七点钟,我正上晚自习,忽然心里特别难受,有一股气憋在胸口,直往头顶上乱跑,让我坐卧不安,眼泪直掉。我站起来冲出教室,回到宿舍推上自行车,骑着就往家跑。

那是深秋,天很早就黑了,没有月亮,我骑车疾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只有呼呼作响的夜风和我作伴。

更要命的是,我刚骑了一两里地,就发现从学校到我家的必经之路,开始施工大修: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石子沙土堆得到处都是,我那辆原本就咯吱乱响的二八自行车,不堪暴击,车胎爆了。

没有办法,我只能推着自行车,在黑咕隆咚的夜色中,翻过一个个沙土堆,摔了一个又一个跟头,把膝盖都磕破后,于深夜11点多赶到家中。

看见我衣服破烂、灰头土脸地出现在家门口,早已睡下的我妈险些晕过去:“怎幺回事?你是不是被人欺负了?”我“哇”的一下大哭起来,哭得鸡飞狗跳,全村惊醒。

我妈吓得就要犯心脏病时,我才抽抽搭搭地说出,深夜赶回来的原因,不过是想吃妈妈牌的香油鸡蛋葱花面。我妈赶紧跑到厨房,开启了专属于我一个人的深夜食堂。

直到现在,我回想起这一幕,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个深秋的那个夜晚,我为什幺一定非要回家呢?路上如果遇见坏人怎幺办?就算没有遇见坏人,一不小心掉进河沟里怎幺办?

我无法替14岁的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记得当时有一口气憋着,那就是“无论如何,今晚我一定要回家”。

2

还有一件事,是初三的时候。我当时的学习成绩一直还行。

“学习好”是一种赞誉,但时间长了,也会成为一种人设,凡是人设,就会给人禁锢和压力。比如,就算你再用功,但总有人设崩塌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次,考得不太好,从第一名滑到了十几名。成绩公布后的那堂课,我坐在教室里魂不守舍,听见老师说了句“没有常胜将军,拿破仑也会遭遇滑铁卢,学习来不得半点骄傲和虚荣”。

我抬头一看,发现老师好像正盯着我,就自觉老师这句话是在讽刺我,就忽然心里又升腾出一股气,瞬间被这股气憋得难受,就蹭一下站起来跑出了教室。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老师和同学们。

这一次,我径直走出学校大门,沿着夏日生长旺盛的玉米地,在葱郁的野草和硌脚的田埂上,一路狂奔。刚走到村口,就看见我爸拿着镰刀和草袋,刚从河里割草回来。为了防止我爸斥责我,我先发制人:“爸,这个学,我不想念了。”

我爸没有吭声,领我回到家里,让我去洗脸换衣服,然后让我妈又给我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香油鸡蛋葱花面。

我吃饱喝足后,坐在院子里看着家门口的一棵棵杨树,在夏风的吹动下,树梢处鼓起一个个绿色的帆,煞是好看,忽然就不难过了。

我爸坐在门槛上,抽了两根自制的卷烟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考不好,有什幺关系嘛。你之前已经考好了那幺多次,这一次,是应该把第一名让给别人当当了。”

然后,我爸也换了身干净的衣裳,领着我穿越一片片玉米地和坟场,在晚霞漫天的傍晚,把我送回到了学校。

很多年后,我历经高考、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辞职、创业,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更多的是迷茫孤独的时刻。我常常会想起那个夏日的晚霞:红光满天,绮丽壮观,在蓝天绿地的映衬下,就像仙界的一场盛会,也如凡间的一场涅槃。瘦小的我,就那样跟在高大的父亲身后,从胸口憋着一股气,到渐渐心平气和。

3

这样的自我剖析,在我整个青春期里,还有很多。

在莫名其妙、不受控制的体内之气的支配下,做出一桩桩鲁莽冲动、不可理喻又哗众取宠的事儿。青春期的这种“不够好看”的冲突分裂,曾是我成年之后,最不愿回首的往事。但现在,我成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妈妈,我给很多素昧平生的青春期孩子写过信。

我在养育实战和沟通河流中,多多少少理解了当年的自己,也深深浅浅明白了一些孩子:那种混杂着激情和冲动、激进和盲目、夸张和分裂、固执和矫情的情绪,是几乎每个少年都会有的。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对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都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比如那个因为热血励志的发言,而被网暴的湖南张家界高三女孩。

高考倒计时100天时,湖南张家界一所中学,召开了一场励志动员大会。大会上,一个圆脸庞、大眼睛的女孩,作为学生代表讲话,却引发了很多人的嘲讽和恶评:“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难看!”“她是读书读魔怔了,看她那表情!”“打鸡血的言论,进入社会啥也不是!”

那些键盘侠躲在评论区里对这个高三女孩,评头论足,恶语相向。成年人不该用自己僵化的认知,去评价孩子,并煽动更多人让不完美的少年,置身网暴的暴风雨。试图让一个17岁的少年,圆滑世故得犹如一个人人可以把玩的鹅卵石,是成年人的驯化,而不是少年的真实。

最后,讲一个在心理学课堂上听到的故事——

有个总是把事情搞砸的少年,在嘲讽和打击中,去求教一位智者。

少年懊恼满腹,诉说委屈:“为什幺,我明明好心,总是办坏事?为什幺,我想把事情办好,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为什幺,我有时候说的做的,和内心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我怎幺样才能成为一个像你这样的智者?”

智者说:“亲爱的孩子,我年少时做过的错事一条河的河水都洗不清,但你看现在,我却可以在这里为你解忧。少年人历经足够多的风雨,年长后才能心如明镜,拥有足够多的智慧。”

是的,这就是人成长的过程。请接纳那些不完美的少年。每个少年,都可能是后来的智者。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