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圈画出有关叙事要素的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2.品析叙事要素,理解重复、衬托表达技巧,领悟作者对生命的呵护与珍视。

【教学方法】

话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会散步吗?散步时有没有发生什么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看看文中记叙了什么样的事。

二、梳理叙事要素,初步感知课文

师: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散步》记叙了一件怎样的生活小事?请同学们结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叙事六要素谈谈。

(学生默读课文,梳理叙事要素。)

生:散步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人物有作者、母亲、妻子和儿子;散步起因是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经过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两人产生分歧;结果是作者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大家一起走小路。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完整内容。

(生复述,略。)

三、结合叙事要素,把握课文情感基调

师:作者记叙散步这件生活小事,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理由。

生:可用“孝顺”一词概括。文中人物出场有先后顺序:“我”、母亲、妻子和儿子。母亲排在第二位,可以看出她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看出“我”的孝顺。面对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可以看出作者的孝顺。

生:可用“责任”一词概括。作者通过“取决”“习惯”“听从”“总是”等词语,突出自己是家庭的主干,肩负重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一句通过夸张手法,写出“我”对处理家庭生活小事的重视。

生:可用“生命”一词概括。文中多处描写初春田野的景象。初春充满生机、希望,“我”带着母亲来到田野散步,让她感受春天的生命力,体现出“我”对延续母亲生命的渴望。

四、品读叙事要素,理解叙事技巧

师:同学们,大家对《散步》这篇文章的主旨有着不同理解。那么,这篇课文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莫怀戚在谈《散步》的写作契机时这样说道:“《散步》写于1985 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请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如何将叙事六要素与珍爱生命的写作主旨联系起来的。

1.品读时间、地点要素。

师:散步的时间如果改成“深秋”,地点改成“马路”好吗?“初春”“田野”这两个时间、地点要素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不好。“初春”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与秋天的肃杀形成对比。作者选择初春时节,带领母亲到田野散步,希望将自然中的活力传递给母亲,体现对母亲生命的爱护。

师:文章着笔墨于散步时间“初春”及散步地点“田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象南方初春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生:南方初春的田野,到处都是一片新绿。树上的嫩芽密密的,一个个探出脑袋,绿中透着黄;地上的小草大片大片的,柔柔的,软软的;溪流唱着欢快的歌。

师:作者之所以在初春劝说母亲到田野散步,是想让初春的景象愉悦母亲,让初春的生机唤醒母亲的活力。

2.品读人物要素。

师: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或语段,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处,谈谈它是如何与生命这一主题联系起来的。

生:“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几句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一句,还表现出生命延续的温馨、甜蜜。

3.品读事件起因要素。

师:为什么“我”要带母亲去田野散步?

生:“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熬”字形象地写出了冬季的漫长,同时暗示母亲身体状况欠佳。所以当春天来了,“我”想要带母亲去散步,想要将生机活力带给母亲。

4.品读事件经过要素。

师:屠格涅夫说过,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情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像菌类在一个树上繁殖一样。文中的散步经过丰富详细,波澜起伏,请用短语或短句将散步经过概括出来。

生:从故事情节角度概括,祖孙发生分歧——“我”找不到两全的办法——“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迁就孙子。

生:从内心感受角度概括,面对分歧,“我”感到责任重大——“我”想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却不得——“我”想拆散家人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

生:母亲身体不好,好不容易熬过来了,走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很不适合。春日的田野美丽迷人,儿子想去亲近大自然,这也没有错。我是一家之主,得做出选择,到底走哪条路呢?

生: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育大,如今年老体衰,我要好好孝顺她,不能违背母亲的心意。儿子那么天真可爱,那么渴望跟随我们走进自然,领略自然的神奇美好。他们都那么相信我,我该怎么选择?

师:通过揣摩体会“我”内心复杂的挣扎过程,体会“我”对母亲、儿子浓浓的爱,对生命的呵护与珍视。

5.品读事件结果要素。

师:事情结果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朗读体会这句话,说一说哪些字词应重读。

生:应重读“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表现了他们走得很细心,生怕稍有闪失,突出对生命的呵护有加。

生:应重读“就是整个世界”。作者把背上的儿子和母亲比作整个世界,儿子是生命的延续,母亲是生命的源头,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突出生命具有无限价值意义。

师:结尾是全文文眼所在。作者如何在结尾突出生命这一主题?

生:通过“背”一字。“我”背起母亲,不仅承担了她的重量,也从她手中接过了生命接力棒,继续在人生之路上前行;妻子背起儿子,也是生命对生命的关怀与呵护。强大呵护弱小,中年呵护新生。

生:结尾“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共同保护年老的、新生的生命,让生命的延续永不断绝。

师:作者通过描写、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突出生命的承前启后,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教学反思】

《散步》一文取材于家庭生活中的常见小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的理解呈现多元现象。那么这篇课文的主旨到底是什么?这值得揣摩与思索,也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作为一篇记叙文,离不开记叙六要素。于是笔者从文章的叙事要素入手,带领学生品析《散步》的叙事六要素,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生命的呵护与珍视的主旨。

同时,笔者结合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写作内容源于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通过截选、嫁接、改造,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曲折丰富,人物内心更加跌宕起伏,思想感情更加强烈深刻。作者创作的过程就是建构语境的思维过程,建构文体的思维过程。这既是一个言语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言语思维的过程。

文中的叙事要素,构成了文本内部语言的基本内容要素,这是作者建构语境、建构文体的思维对象和内容。作者通过对这些叙事要素的组织与展开,凭借言语思维提取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渲染环境,描写细节等,从而实现言语目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关联文本语境,品析叙事要素,领悟隐藏在这些叙事要素中的语用意义,从而实现言语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叙事要素,还原作者创作言语思维的内容与过程,习得言语思维的方法与规律,可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