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泳欣

像西关这样的骑楼,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正渐渐地老去。

西关的骑楼多为上世纪所建,大多已显衰老,露出满脸的“皱纹”,静寂地趴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里,更显得老态龙钟。而因为衰落,沉静的味道就越发浓烈地弥漫出来,直沁我心。

过去从未见过这种沿街而建的建筑,上楼下廊。骑楼下廊,即人行道,遮阳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一栋栋连成一排,构成了为行人遮风挡雨的善意。原本平整的泥墙,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一排排,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意境厚重。

我曾见过,日暮下的骑楼,仿佛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天的尽头浅浅地泅开黛红色,纤薄如纱,软如蝉翼,天空仿佛变成了纯色画板,其上的颜色仿佛捣烂的花汁染成。软绵的云与海水般柔和的蓝天交织,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天幕下,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坑洼石桥旁,金丝翠柳摇曳,三三两两的街坊或坐或立,聚在一起,晃着蒲扇,下棋,听书,谈天下事。谈笑声回荡,悠长而宁静。

西关的骑楼,如同一个独守沉静又害怕沉静被打破和侵入的人,默默地承载了百年风雨,咀嚼着自己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它终于为世人所认识。然而,当我回望西关骑楼的时候,一个问题倏地冒了出来:当西关日益向现代化发展时,这样的沉静还会存在吗?或许,夜深人静时,西关的骑楼街道会在重重的喘气声后,歇上一会,固守它沉静的模样。但是,那还是大家心中的“西关骑楼”吗?

夜幕灯火阑珊,游人如织的西关很美,但我所向往的,是摇篮曲悠远绵长,骑楼中微弱暖光里,亲人互述一天的疲惫,晚风抚着绿杨的,那个沉静的西关。

(指导老师:白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