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瀛莹 李晨

世界诞生之前,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只有混沌。混沌的状态像蛋液一般,但没有颜色,没有声音,也没有任何气味,幽幽暗暗,深不可测。

在这混沌的环境里,巨人盘古生长了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闷得受不了了,挥起巨斧劈开了混沌。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他担心天地重新合拢,于是用自己的身体支撑在中间,才有了今天世界的格局。

创世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呢?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的源头是一个高能量的点。在大约137亿年前,这个点在瞬间爆炸。爆炸产生的能量逐渐形成了原子核、原子、分子……这些原始的物质再进行聚合,形成星云、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了现在广袤无垠的宇宙。

这与中国神话中对世界最初混沌状态的描述极为相似。除了中国神话之外,古希腊等文明的神话中也曾出现类似于世界创始于混沌的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无疑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解释世界起源的神话。缺乏科学知识的古人,只能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出发来想象。为什么盘古会在蛋液一样的混沌中开天辟地?为什么盘古用的工具是斧子?这些疑问,都和古人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等有关。

三国时期的《三五历纪》一书中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这是目前发现的记载盘古故事最早的古籍。虽然这本书在元代以前就已经散失了,但是唐代《艺文类聚》和宋代《太平御览》中,都收录了《三五历纪》中的这个故事。

故事中把天地混沌的状态形容为“鸡子”,也就是鸡蛋的样子,这反映了我国古代“浑天说”的天文观念。

我们的祖先大概在西周初期就形成了“盖天说”的观念,他们认为天就像一顶盖着的斗笠,地就像正方形的棋盘。到了东汉时期,“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一文中说:“浑天如鸡子……天大地小……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载水而浮。”指的是世界像鸡蛋那样,大地像蛋黄,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面上。“浑天说”在东汉和三国时期非常流行,《三五历纪》中把盘古的诞生环境设计为“天地混沌如鸡子”,正是当时人们天文观念的体现。

故事中,人们想象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地劈开,这也是有原因的。斧子在古代是砍伐树木的工具,也是一种兵器。斧子的刃面宽,相对于刀来说有更大的杀伤力。传说中,大神刑天被黄帝砍掉脑袋后还拿着盾和斧子挥舞不停。另外据说蚩尤也很擅长使用斧钺一类的兵器。近代以来,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中发掘出了许多青铜钺(大斧)。

刑天和蚩尤是传说中的英雄,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著名的女将军。这些故事和考古发现表明,能够使用斧钺的人,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地位高贵。那么神话中,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就非常合理了,这不仅表明他的地位尊贵,更显示了他无敌的神力。

殷墟妇好墓中发掘的青铜钺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氏族酋长权力的象征——穿孔带柄陶斧 南京博物院藏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怎么样了呢?

在另一个神话故事中,当天和地再也合不拢了,盘古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轰然倒下,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高山、河流、草木……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诞生了。我们不难发现,在古人的意识中,自然万物都浸透着盘古的生命,自然是“人格化”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盘古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在我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盘古的故事流传很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庙宇、村落、山脉等几乎都有盘古的遗迹。从河北青县的盘古庙,到河南泌阳、陕西宜川、江西于都、广西来宾的盘古山,再到广东花都、广西来宾等地的盘古庙、盘古村,盘古的遗迹遍布中华大地。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盘古对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以及信仰的深刻影响。

遍布全国的盘古文化遗迹表达了先民们对天地如何形成的大胆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盘古大神的缅怀,也揭示了我们的祖先迁徙融合的轨迹。

听完这些故事,你是不是也想去全国各地探索一下关于盘古的文化遗迹呢?试着做一个从你居住的城镇到你想去的盘古文化遗迹地的研学行程规划表吧。相信你的“博悟之旅”一定会收获满满,别忘了用笔记录下你自己的思考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