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静

5月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报告称,全球范围的童婚数量正在下降,不过照此下降速度,在未来300年里此现象不会消除,而种种严重危机的叠加,还可能逆转童婚减少的趋势。

“童婚”作为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在全球很多地方盛行。

关于童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给过定义,即一方或双方都未满18岁的婚姻或非正式结合。童婚在国际上被公认是侵犯人权的行为,由童婚引发的社会问题隐患也很多。

据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6.5亿童婚新娘,每年有超过1200万未成年女性身陷其中。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的童婚新娘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墨西哥、伊朗、埃及等国的童婚新娘数量也极其庞大。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称亚撒哈拉地区)是童婚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37%的年轻女性不满18岁就已结婚。其中,尼日尔、中非共和国、乍得三个国家的童婚率都超过65%。在尼日尔,76%的女性在18岁以前就结婚了,部分女性的结婚年龄甚至低于15岁。《爱尔兰时报》记者曾采访过一名57岁的尼日尔女性,这名女性在当地充当着“媒婆”的身份。经她之手,一桩婚事顺利完成:男的17岁,女的9岁,两人是远亲,男方给女方支付了30万西非法郎的聘礼(约合人民币3330元),随后两人确认结婚。接受采访时,媒婆言语中透露出习以为常的平静,她表示,“一切都很好,这是基于传统安排的,人们都会来参加(婚礼)。”

印度由于人口基数大,成了童婚数量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2.23亿的童婚新娘中,有1.02亿女性结婚时不到15岁,这意味着在印度,每分钟就有23个未成年女孩成为“童婚新娘”。尤其是北方的农村地区,童婚问题最为突出。

路透社驻新德里的女摄影师Saumya Khandelwal曾花两年时间跟踪拍摄童婚人群。透过她的镜头,我们能看到,若是一个印度女孩脸上被涂抹明艳的姜黄粉,发际线正中被撒上红色的朱砂粉,这就意味着,一场婚礼即将到来。“婚礼上的女孩们通常都太年轻,她们还不明白婚姻到底意味着什幺”Saumya Khandelwal说。懵懵懂懂就签下了“终身契约”,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很常见——十三四岁的女孩在父母的催促下结婚,婚后她们将辍学。

事实上,童婚对于女孩的影响远大于男孩。女孩们因婚姻被迫中断学业,而在婚后生活中,未成年女性更易遭受家庭暴力,早孕对女孩的身体也会造成极大负担。数据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怀孕和生产引发的并发症是15岁至19岁少女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另一方面,遭遇童婚的女孩被迫接受着不公的命运,但也有人在拼尽全力呐喊。尼泊尔加德满都深山中的一个村落,16岁的少女Surita被迫与15岁的Bishal 结婚,在婚礼现场,她拼命喊叫表示抗议。而在阿富汗,有女孩用最极端的方式——自焚,来向被迫的婚姻宣战。

针对童婚,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两项明确禁止童婚的国际公约。但是,仍有许多国家默许童婚的存在。

追溯根本,童婚是很多国家中社会、经济、卫生、文化和传统问题综合导致的社会现象,且贫穷是主要原因。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中低收入国家的童婚问题尤为突出。

在印度的斯拉瓦斯提,路透社记者问一位年幼新娘的母亲:为什幺要让你的女儿遭受如此命运?母亲回答说,她们别无选择。这位母亲的丈夫是一名临时工,收入微薄,不足以养活全家,因此她和孩子们得靠拾卖木柴补贴家用。没有存款,就意味着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家人认为,最好在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前就把女儿嫁出去。并且依据当地的“嫁妆制”,童婚是最“划算”的选择,因为新人年龄越小,家庭需要投入的嫁妆费用就越低。

而在尼日尔,童婚更是成了一种生存战略。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尼日尔的贫困率高达42.9%。该国人口仍在持续增长,这使贫困人口也在持续增长。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他们将童婚视为缓解家庭生活压力的途径之一。

贫穷限制了人的思维,很多守旧的观念也将女孩推向了深渊。在阿富汗,许多家庭为解决经济困难,早早地就开始给女儿物色结婚对象。娶女孩的男人多是年龄大、比较富裕的人,他们可以付给女孩父母一笔相当可观的彩礼,解决女孩家庭的困难。通常情况下,这个小女孩也并非男人的第一任老婆。农村地区更是如此,阿富汗女孩若是“私自”与男孩约会,会被视为家庭的耻辱。一些父母为避免让家庭蒙羞,或是为了让女孩在战乱中免遭绑架和强奸,就会尽早地把女儿嫁出。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就连气候危机也逐渐成了童婚的一个推动因素。印度西部常年干旱,家庭面对自然灾害,会选择给孩子安排童婚以缓解当下困难,因为获得彩礼是最快的“挣钱”方式。这类因为气候原因导致家庭贫穷,而被出嫁的女孩们,被称为“气候新娘”。其他类似台风、洪水等灾害同样也会加剧“气候新娘”的增多。人们企图用童婚“终结”贫穷,但结果只会是加剧新一轮贫穷的发生。

深知童婚危害的各国政府早已采取措施打击这一现象。菲律宾、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美国六个州,以及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英格兰、威尔士等国家和地区都取缔了“童婚”的做法 。

印度早在上世纪就通过多种措施打击童婚。2006年,政府颁布《禁止童婚法》,多次发起公众教育活动,宣传童婚的危害,确保女孩接受教育。十几年间,印度政府还陆续采取很多措施来保护女性,包括让经济增长触及社区,创造对女性更友好的劳动力市场,加强针对女性的中高等教育等。

据印度政府第五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NFHS)显示,得益于种种积极措施,至2020~2021年,印度童婚比例已降至23.3%。虽然如此,仍旧有政策到不了的地方,印度整体童婚数量依然庞大。不过,希望的火种已然开始散播。2022年10月16日,在新德里一个贫民窟里,妇女们发起了“无童婚印度”运动,呼吁政府根除童婚。

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常年由于童婚现象造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今年2月,邦政府终于宣布向童婚“开战”——逮捕那些违反相关法律的人,并对他们发起诉讼。不到两周时间,阿萨姆邦警方逮捕了超过3000人,其中包括娶未成年女孩的男性、帮助登记童婚的人,以及主持童婚婚礼的牧师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民众都为此政策买单。阿萨姆邦政府的“铁血政策”,反而加剧了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性的忧虑。丈夫被抓,无一技之长的妻子和孩子面临饥饿;父亲被抓,深闺制度控制下的女儿用自杀威胁警方;儿子被抓,母亲长跪法院不肯接受事实……这类情况比比皆是。

“阿萨姆邦的此次行动只会导致那些童婚新娘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持。”女性权益活动人士、印度社会调查中心主任兰贾娜·库玛里(Ranjana Kumari)一语中的,童婚问题的复杂性,不仅要从法律角度看待或处理,也需将它视作一个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女性地位、女性权利保障等议题都息息相关。

贫穷导致了童婚,那是否可以用金钱消除贫穷?

2019年11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与国际多所高校合作过一项联合研究,评估了68个国家终止童婚的代价。研究的结论是: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结束这些国家的童婚现象需350亿美元。投入的资金可用于教育干预、赋权倡议、生活技能培训和改变童婚社会规范的项目等,如果投入顺利,将防止大约5800万起童婚。

遂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60个国家开展了应对童婚的项目。他们与各地政府、社会团体、女性权益组织等方面合作,效果显着。自2016年以来,已为1400多万青春期少女提供了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性教育和入学支持。光在孟加拉国,拨打儿童求助热线的电话就增加了四倍。同样,印度的儿童求助热线电话也激增了50%。

14岁的露丝生活在乌干达北部,她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支持的“青少年女孩灵活赋权和生计俱乐部 (ELA) ”中提高了自我认识后,勇敢地拒绝了母亲让其出嫁的命令。尽管后果是被逐出家门。接受采访时,露丝表示不曾后悔。她梦想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并渴望学习更多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为了与仍待消灭的童婚、早孕和性暴力作斗争。

(编辑 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