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七嘻

提到“玉兔”“海燕”“风神”,你会想到什幺?是一个神话传说,一部影视作品,还是一本神魔漫画?其实,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词语除了它本身的含义,还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台风名字。

对于大多数未经历过台风的人来说,台风只是气象图上那个仿佛要把一切都吸进去的白色旋涡,或者是灾难电影里让天地变色的可怕存在。按照科学解释,台风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台风”有着不同的称谓。在我国所处的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人们称这种热带气旋为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台风被称作飓风,在印度洋地区则被称为风暴。菲律宾人称台风为“碧瑶风”,澳洲人称其为“畏来风”,墨西哥人则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称呼——“鞭打”。

最开始,给台风系统性命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军队,他们将一年中的台风以按首字母排序的女性名字来命名。例如,当年的第一个台风是以A开头的女性名字来命名,第二个则是以B开头的来命名,后面依此类推。1951年,美国气象局开始按照字母顺序为台风命名;1952年,他们延续了二战时美国军队的做法,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女性名字为台风命名,并且正式将这些台风名字通过收音机、报纸等播报给大众。虽然有女性享受自己名字被大众广为关注的感觉,但也有女性十分介意这种命名方式,觉得灾害性天气的名字有损女性形象。因此,从1979年开始,台风的命名不再单纯地使用女性名字,而是男女名字交替使用。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着对台风不同的命名方式。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大多是按台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例如7908号台风和8803号台风,分别指代的是1979年第8号台风和1988年第3号台风。除了以上命名方式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按照当地习惯自行对台风命名。这也就导致了同一个台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名字的混乱局面。

于是,1997年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有关国家和地区决定成立研究协调小组来为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以此规范台风的命名。1998年12月,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和世界气象组织第31届会议做出决议: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提供10个,总共140个台风名字,制成台风命名表,按照相应顺序,循环使用这些台风名字。龙王、玉兔、海马、悟空、凤凰、画眉、莲花等名字,便包含在我国最初提供的30个台风名字中。除此之外,其他国家还提供了诸如云雀、百合、山神、鸿雁等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一台风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将会面临被“除名”的风险——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这次台风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永远不再出现。当一个名称被除名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命名表进行增补。至今为止,我国提供的台风名字中被除名的有芭玛、海马、海燕、龙王等9个台风名字。

2018年,网友顾彤通过“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提议的台风名字“木兰”,成功取代之前被除名的“海马”,而顾彤也成为我国史上首个给台风命名的个人。今年3月7日至9日,台风委员会第55次会议又通过了9个提议除名的名字,个数为历届最多。其中,2021年的台风“雷伊”给菲律宾带来大风和强降雨并引发洪水,导致至少70万人被迫转移,受灾人数超过118万。

被除名的台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伤害,但台风登陆时的降水可以为人类送来淡水资源,也可以驱散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热量,维持地球热平衡。此外,《自然》杂志刊登论文,称台风的气压会引发“慢地震”,使地层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的地震。因此,将台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客观看待,对生态和环境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编辑 陈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