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翔宇

20世纪30年代,山东莱阳在编撰县志时,曾专门对当地形状类方言词汇进行整理。此番整理所选取的字眼,既接近于词汇本身的含义,同时又贴合方言的特殊发音,可谓相当讲究。本文即以县志内容为参考,选取一些特点鲜明的词汇举例介绍。

首先从圆形说起。对于圆形,莱阳话大体有三种称谓,既可以说“团”(多重叠使用,称作“团团”),也可以说“圈”,还可以说“郭轮”。就语境而言,这三种称谓有所区分,其中以“团团”更为常见。比如描述圆形面食或器皿,一般以此搭配。不过,三者即便混用,当地人也都能明白是“圆”的含义。

“直”是一个与圆相对应的形状概念。对于前者,莱阳话亦有专门词汇描述,即“直亭亭”或“直条条”。其中,直条条相对好理解,而“直亭亭”则多半是“直挺挺”一词按照当地方言读音的转写。

凸出来的形状,莱阳话称作“鼓”;凹下去的形状,莱阳话称作“洼”。而下垂的形状,有两个词汇可以描述,一个是“琅珰”,一个是“邋亸”。其中,邋亸的“亸”在字典中的解释为“下垂”,注音为duǒ,而《莱阳县志》对它的注音却是“答”。在具体语境中,邋亸除了形容下垂之外,还可以引申为不利索,比如:“你的鞋带邋亸着,别绊倒了。”这与“邋”字的含义也可以对应。

在普通话中,墙角一般叫作角落,文雅的说法是“一隅”,而在莱阳话中,通常称作“角觚”,或者叫作“拐角”。这里的“角”在发音时都读作jia(夹)。

宽、窄、深、浅也是常用的形状描述字眼,在莱阳话当中,它们没有过于复杂的变化,只是都在相应字眼后面加上了叠词,起到类似加深感叹的作用。组合之后的词汇分别是“宽约约”“窄了了”“深陡陡”“浅了了”,用当地的音调连着读起来,颇有抑扬顿挫之感。

刚才所说的“宽窄深浅”,主要用于描述固定物体的形状,而描述人或动物的外观,则多用“高矮肥瘦”的字眼。这些字眼在莱阳话中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

根据《莱阳县志》记载,高称作“高亮亮”(用在树或其他物体上时,称作“高耸耸”),矮称作“矮匍匍”,胖称作“胖腯腯”,瘦称作“瘦怯怯”或“瘦寡寡”(寡瘦寡瘦)。值得一提的是,旧时婚姻大多靠媒人说合,媒人在夸赞男方时,常会这样说:“小伙子个头高亮亮的,真不糙!”

至于形容女子身材细长,莱阳话则一般不说“又高又瘦”,而用“细镽?”一词。按照字典解释,镽和?在古汉语里皆为“身长”之义。以此来看,当地方言颇蕴含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