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伶

班会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一堂好的班会课,可以让班主任的德育思想在凝练中闪光,让学生的人格素质在积淀中升华,能够充分展现班主任对日常德育工作的敏锐感知、深刻思考、巧妙引领和坚定落实。

现行班会课的主要实施模式通常是教师在班级内进行讲授,重点在提要求、讲规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随意、主题不鲜明、设计不全面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设计易于接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会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教师不能空洞说教、一味批评,而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开阔其视野、提升其品位,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在进行班会活动设计时,班主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聚焦主题,紧扣育人目标。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在设计班会活动时,要注重其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其中,“主题”就是班会活动设计的目标,应凸显强烈的导向性。在开展活动前,班主任要提炼并明确班会主题,让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有最终的落脚点。以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为例,班主任可由最近校园内的安全事件导入,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的办法,再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达到教育目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安全”是课堂的主线,能够让不同的活动彼此关联,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

此外,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针对班级日常管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或典型问题,如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早恋、价值取向、应对学习压力等,设置真实情境,体现深刻的思想性,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聚焦体验,创设有效载体。体验型班会一般遵循“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教育路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生动、适切的体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能力,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因此,班主任在设计班会活动时,可以引入富含生活哲理的实验,让学生在“预测—实验—观察—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总结、启发成长。以回形针小实验为例,班主任可向学生展示装满水的水杯并提出问题:放入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玻璃杯?先让学生进行预测,激发学生兴趣,再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枚回形针,依次投入水杯。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对这一实验的不同理解,加深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感悟,同时增长物理知识。

聚焦故事,注重讲述分享。班会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共情,引发其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真实实践中,班主任经常碰到为解决班级问题而召开临时班会的情况,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无法达到理想育人效果,但如果利用故事来揭示某一主题,引发学生反思,则可以事半功倍。故事可以是讲述者的日常分享,也可以是寓言、童话、典故等。以“青杏的故事”为例,班主任可以抓住青杏的三个特点——青杏品尝起来是酸涩的,青杏的壳是脆弱的,禁不住沉重击打,青杏的果仁被按压后只有一股汁水,引申出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缺乏处理复杂感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生“早恋”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反思、讨论,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班会设计多种多样,班主任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班会课才能真正“启思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