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是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一幼儿园与同片区的幼小衔接结对校H小学以促进儿童连续发展为核心,建立幼小研究共同体,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绘制“新九年”课程地图,实施具有一致性、连贯性、整体性的教育。

面对面对话,促进双方深度了解。第一,关注幼小衔接焦点问题。在理念协同、双向衔接话语背景下,双方教研团队在第一次面对面对话中直击焦点问题:幼儿园是如何开展入学准备工作的?小学是如何开展入学适应工作的?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学习规律,与小学强调的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学习高度契合。

第二,以问题驱动,让协同教研更加聚焦。每一次对话,双方都从问题出发:孩子进入小学后,普遍存在哪些方面的适应困难?幼儿园如何在活动中支架孩子的探究?小学如何评估孩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小学1-2年级如何关注孩子知识与经验的螺旋生长?基于系列问题,双方能更加精准找出衔接的难点、痛点,使协同教研更加聚焦。同时,幼儿园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了解小学1-2年级的目标要求和主要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专家引领成长,建立学习型组织。双方共同聘请理论导师,分别成立课程研究中心,联合组成幼小衔接学习型组织,共同推进“新九年”课程的高质量建构。园长、校长、教学主任为课程协调员,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幼小课程建设专项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概念驱动”这一工具整合园本课程,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发生,让双向衔接更加紧密。同时,在理论导师的引领下,双方教师以“周末读书会”的形式,共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素养,为推进课程建构与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开展协同教研,推动绘制“新九年”课程地图。首先,聚焦主题,同频共振。双方教研团队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以身心、社会、生活和学习四大方面的全面性、全程性、重点性准备为基础,初步预设幼儿园与小学“新九年”课程地图。

其次,共同发力,深度研讨。教研团队每学期开展集体协同备课,涵盖双方教师的工作交流、幼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培训等,合力推进课程优化提升。

最后,角色互换,共享成果。每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双方开放校园,组织教师互访,让教师在“角色互换”中感受两个教育阶段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及时反思、调整教育策略。

专项协同教研,共觅衔接难题破解之道。双方教研团队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项研讨,增强教研针对性、实践性。比如,大班下学期围绕“幼小衔接关键素质”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双方就“如何在大班下学期实现有效的衔接”展开联合教研。基于讨论,我们开展了“校园”活动,“参观小学”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双方教研团队制定科学、全面的参观小学方案,以兴趣和问题为驱动,带领孩子开启探究之旅。孩子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哥哥、姐姐、教师、校长,大胆提出关于小学生活的各种问题,在提问、交流中丰富对小学生活的认识,解开心中的疑惑与担忧,增强进入小学的信心。

幼小衔接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阶段,幼小双方共同打造双向衔接、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沟通密切、活动优质的教研共同体,有助于培育孩子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主动性、交往意识等,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衔接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