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小天

近年来,国潮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无论是在春晚上火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还是一些民族品牌推出的国潮系列鞋服,抑或是霸榜各媒体平台的古风歌曲……种种迹象都表明,越来越多与国潮相关的东西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握住了“国潮复兴”的接力棒。随着“国潮复兴”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民族乐器在网络世界里走红。诸如中国传统乐器唢呐、笛子、笙、琵琶、古筝甚至古琴,在年轻人的演绎下,获得新的生机。

比如,在一家知名网站上,一个名叫浑元的网友靠吹唢呐就迅速积累了240万粉丝。他为什幺能获得这幺多年轻人的喜爱呢?热衷“玩梗”是这位年轻音乐人的特点之一,时下火爆的热点,总能在他的二次创作下获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在《我是云南的》短视频引起全网模仿的时候,他紧跟热点,创作了《我吹唢呐的》。在这条视频中,他用押韵的歌词介绍了唢呐的不同类型,加键唢呐、低音唢呐、中音唢呐……配合图片和充满律动感的旋律,这条仅49秒的短视频很快就获得了近三百万次点击,收获了两千多条弹幕和近两千条评论。这种方式,在给我们带来趣味的同时,也传播了民族音乐知识。

实际上,类似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例如,吹笛子的“嘘嘘嘘徐泽灏”同样引人注目。虽然徐泽灏目前的粉丝不多,只有7.3万个,但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他的视频,同样有趣。他也模仿《我是云南的》发布了《我吹竹子的》,在视频中介绍了梆笛、曲笛、新笛、低音笛等不同的笛子种类。

当然,仅靠热点并不足以让这些痴迷民族乐器的年轻人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意,才能让民族乐器“出圈”,走得更远。比如,在徐泽灏的作品中,网友还能看到《中国贝多芬》这类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他将贝多芬的钢琴作品《致爱丽丝》移植到笛子中演奏,使用笛子的指法和演奏技巧“吹”了一曲《致爱丽丝》。热衷玩梗的00后纷纷在弹幕中表示,这是一首具有中国风格的“致爱丽丝儿”。还有人在留言中表示,这首作品更像“如何激怒贝多芬”的指南。

浑元对流行歌曲的再度演绎也收获了不少好评。在他的主页视频中,唢呐版《大鱼》《菊次郎的夏天》等作品,都获得了不少观看量和好评,不少人留言表示,唢呐演绎的流行歌曲别有一番滋味。如果说之前大家提起唢呐还是“唢呐一响,黄金万两”,那现在“万物皆可唢呐”则更新了年轻人对民族乐器的认知。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几千年前的贾湖骨笛(1986年至1987年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乐器,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用鹤类尺骨管制成),还是音域更加宽阔、不断被改良的唢呐、笛子、笙等乐器,乘着“国潮复兴”的东风,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