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介入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包括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溶栓术等。心血管介入术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中仍存在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本文将就心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防治进行阐述。

穿刺部位血肿

穿刺部位血肿是心血管介入术中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其出现的原因与穿刺技术、止血等因素存在联系,股动脉穿刺应选择搏动最强的部位,感到股动脉搏动时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伤害。在鞘管拔除时注意止血,予以压迫止血3 分钟以上,止血中不可揉按。在出现血肿后,主要应选择正确的止血方式,一般情况下血肿会逐渐吸收。若是患者止血难度大,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若出血量过高则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情绪、疼痛程度以及血容量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在穿刺前,需要与患者沟通,说明心血管介入术的流程、优势、安全性等,减轻患者术前不良情绪,若是效果不佳,在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在穿刺后注意观察患者表现,一般出现面色苍白、心率慢、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此时可予以阿托品、多巴胺等药品,并予以补液,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多与穿刺位置选择、止血措施、鞘管型号、术后下床过早等原因有关,可能引起股动脉存在1 个或1 个以上的腔隙,在收缩时血液进入,舒张时又流出。在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可采用:徒手压迫止血,时间应在30 分钟以上,对于1—2 厘米的假性动脉瘤有用;超声引导下压迫止血,以探头压迫,时间约30 分钟,直至动脉、瘤体血液恢复正常流动,对于2—3 厘米假性动脉瘤有用;超声引导下将凝血酶注入瘤体,血液凝固后封闭,使用范围广。在注射时注意速度缓慢,选择合适的浓度、剂量。

动静脉瘘

在进行心血管介入术时需要穿刺动静脉,若穿刺点选择不恰当,可能导致动静脉之间产生一个通道,动脉血流入静脉进而并发动静脉瘘。需要详细观察患者动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穿刺,通常建议在腹股沟下2 厘米做股动脉穿刺。在发生后可使用徒手压迫止血或借助超声压迫,若是无效则需进行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液高凝、止血不当、制动时长过长等因素有关。在预防时需要针对上述原因入手,若是血液高凝,需选择股动脉以外的入路。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术后制动时间。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后可采取溶栓、抗凝处理,若是血栓过大可考虑腔静脉滤器缓解。

拔管综合征

此并发症的出现与手术操作时间、禁食等因素有关,在拔管时可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回心血减少、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休克。

低血压

其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心包填塞、急性失血、血容量下降、用药不合理等,在整个手术期间均应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水平,并在术前予以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