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跟古老非遗对话,用青春力量唤醒传统文化之美,找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SING女团

非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老而传统。95后则是新潮而前卫的一代。这两者似乎很难有交集。

可在当下的非遗传承实践中,有一批95后,他们中有捕捉潮流元素的网络达人,有走向国际舞台的国风音乐人,有新生代的京剧演员,也有引领粉丝一起关注传统文化的青年偶像。当越来越多的非遗被新青年们“玩转”,古老非遗便在当代社会获得了真正的传承活力。

过去很多非遗的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如今,借助互联网,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正在用新潮的方式,让非遗不仅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

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

据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打破刻板印象,非遗传承并非空话

95后、北大研究生、文艺体育爱好者、演过话剧、剪过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为靠近的郎佳子彧,颠覆了人们对非遗传承人“年纪大”“传统”的刻板印象。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爷爷是冰心先生在《面人郎》中提到的郎绍安。

“关于面人这项非遗,大家一直谈得比较多的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可我觉得,它的价值首先是能给人带来快乐。”这位5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捏面人的大男孩跟他的父辈的确有些不一样,他说:“面人技艺只有带给人欢乐,大家才愿意去接触、了解、传承。如果我们老是强调非遗的价值,可人们对此无感,那非遗传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传到郎佳子彧这代,面人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因此,郎佳子彧对面人的专注已不仅仅停留在技法本身,比起如何让作品栩栩如生,他更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观点被关注。

音乐创作达人王小潮凭借一双善烹佳肴的巧手和极具个人特色的声线收获无数粉丝。

王小潮标志性的双髻国风装束,总能让人轻而易举地记住她,哪怕是第一次看她的短视频作品的人。她的短视频,不单单教大家怎样做美味又好看的食物,还融入音乐、手工等元素,巧妙地将创意与国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混搭的“高级感”,这让她在众多网络达人中显得独具一格。

2020年春节期间,王小潮根据“寻找年味”的主题,原创发布了传统糖画题材短视频。视频以趣味十足的拍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原创歌曲科普了糖画的制作工艺,用“混搭”的作品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创造了一种新颖的非遗传播方式。

王小潮介绍,每次制作传统文化题材的短视频,她都要提前做大量功课,先请教有经验的前辈,然后自己多次练习打磨,直到技术成熟才会在视频中展示,以避免出现失误误导观众。“既让人记住食品的制作方法,又让人耳目一新,那样才能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进而让传统文化的传播突破圈层。”她说。

古风+现代俘获大量新生代粉丝

京剧演员王梦婷从7岁开始接触京剧,到现在已有23年时间。她主演了新编剧目《惜·姣》《大宅门》,传统剧目《红娘》《霍小玉》等,她说:“走进剧院大门,换上水衣子开始表演的那一刻,是特别有仪式感的。”

喜欢新鲜事物的王梦婷常在视频社交平台上将京剧的唱腔、表演、知识趣味化地展现出来。比如,京剧的手势很讲究,她就拍成剪影的效果,便于大家了解和接受;大家对京剧中人物的妆容感兴趣,她就直播揭秘如何化妆、卸妆。

一些粉丝表示,因为王梦婷喜欢上了京剧,甚至走进梨园听戏。“京剧演员的成就感就在于观众的认可和认识,要想成为偶像必须先是实力派。希望更多人了解京剧的美。”王梦婷说。

一把油纸伞,撑开是烟雨朦胧,合上便是晴空万里。林弦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穿汉服撑着油纸伞的照片。她说自己买过几把定制的油纸伞,可以在上面写下喜欢的诗词、画上水墨画。一把伞除了挡风遮雨,也可以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像团圆、平安、恩爱、节节高升等。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闻士善介绍,油纸伞的取材来自生长6年以上的竹子,前前后后要经历100多道工序。“慢工才能出细活儿,伞的工艺经得起琢磨,才更能让年轻人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美感。”

SING女团是由酷狗音乐推出的亚洲首个电子中国风女团。女团成员的着装是统一的“中国红”,演唱的都是融合各类传统文化元素的国风歌曲,在海内外吸引了超高的人气。其中,人气单曲《寄明月》还受到海外网友的点赞,中、英、日、韩、越、泰等各种语言的留言一度霸占歌曲MV的评论区:“因为这首歌想要开始探索中国文化。”“在这首歌里看到了中国特色风格的造型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感。”

《寄明月》的走红,除了凭借极具古典风格的歌词,还因为MV中十分亮眼的扇子舞。扇子既是工具,也是文化象征,多项扇子制作技艺已收录进非遗名录。将扇子元素融入现代歌舞中,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寄明月》,在SING的其他作品中,非遗元素也都是亮点。比如,《夜笙歌》编曲时采用了大量川贵地区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并将民族元素与电子国风完美融合,在感官上给人以丰富的变化感;而作品《花枪》则糅合京剧元素,配器使用了古筝、琵琶、镲,歌手们还采用戏腔唱法,用音乐碰撞出“戏潮”的魅力。

据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发布的《酷狗非遗音乐图鉴》显示,在酷狗音乐平台上,每个月有超过1亿的90后、00后听众会收听非遗元素的音乐内容。得益于多年来非遗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多像SING女团成员一样的年轻人开始将非遗元素融入音乐创作,特别是围绕传统文化的国风音乐、古风音乐,日渐成为非遗传承的全新载体。

新偶像拉近非遗与年轻人的距离

《天天向上》是一档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主旨、以青少年为受众的综艺节目,经常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雷家酸辣粉”“贵州花脸龙”“德宏户撒刀”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曾登上该节目的舞台。

曾有一期节目以“继承者们”为主题,邀请木偶剧团现场表演木偶戏。主持人“天天兄弟”中的青年偶像王一博与提线木偶传承人合作,操作多个提线木偶挑战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动作“太空漫步”,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偶像对于非遗传承的积极态度。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偶像男团R1SE曾走进贵州黎平县,跟当地的“侗族七仙女”学习侗族大歌,住进北京四合院跟麒麟剧社的陶阳学习麒派京剧。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许多青年偶像更是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乐华七子组合中的朱正廷、黄明昊、毕雯珺以及《创造营2020》中的多位学员,都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录制了官方宣传短片;一些偶像艺人参与非遗主题影片拍摄,通过非遗影像作品,呼吁大众一起感受、发现、拥抱身边的非遗。

在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仲山看来,非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过去人们总习惯将其与流行文化进行对照,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这在客观上拉开了非遗跟年轻人的距离。

站在历史角度来看,非遗在特定历史时期往往也是一种流行文化,只不过随着时代更替,时尚成为传统,流行成为经典。当代青年偶像加入非遗传播队伍,为年轻人架起了了解非遗的桥梁,有利于打破非遗与当下流行文化的隔阂。通过青年偶像的引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

这一代新青年是一群不愿被“定义”的人,他们追逐新潮流、新科技,也热爱精彩的传统文化——愿意身着汉服行古法之礼,看到唯美国风画面会潸然泪下,会去亲身体验传统技艺,也热衷购买精巧雅致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这一代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跟古老非遗对话,用青春力量唤醒传统文化之美,找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