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

在这场互联网思维催生的产业激战中,无论鹿死谁手,IT厂商都将从中获益。而获益的前提是IT厂商深入洞悉商业模式的变化,由服务现有直接客户向关注客户的客户转变,积极参与生态系统重构,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融合发展。

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O2O创新模式已成为IT领域的热点话题:各种“宝宝”高烧不退,京东商城、阿里巴巴或已经或将在美上市,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发生激烈碰撞。一时间互联网思维好像成为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不二选择。在各方热炒E-Commerce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些“冷”思考,以找准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

首先,谈谈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相关概念。余额宝的本质是利用阿里巴巴的网络平台,实现基金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金融产品通过网络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快速推广。金融企业实现管理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阿里巴巴则以此为切入点,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此过程中,阿里巴巴还建立了其小额贷款业务。阿里巴巴利用余额宝促进自身业务向立体化发展,可谓“一箭三雕”。基金公司和消费者也实现了共赢。

但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尚未改变。支持各种“宝宝”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还是来自于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的介入,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但其金融产品的本质属性并未改变,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其本质也不会改变。因此,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全面跨界尚不切实际。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这种颠覆式的产业融合中,掌握了什幺话语权呢?我认为是“平台”。阿里巴巴拥有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海量的淘宝商户和消费者,以及单日成百上千亿元的交易额。这种平台资源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向金融领域跨界,既可以更好地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可以涉足利润率更高的金融业务。阿里巴巴除了掌握“人”和“财”外,还掌握着“数据”。它对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价商户的金融信贷风险等级,开展小额信贷业务,逐步涉足利润率更高的金融业,挑战传统金融大鳄,这就是金融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公司和金融企业属于不同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有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激辩,其本质原因是技术创新颠覆了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商业模式,互联网以不可逆之势向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未来,传统产业不会消亡,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简化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互联网企业则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成为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兴业态变革的推动者,而非统治者。

在这场互联网思维催生的产业激战中,无论鹿死谁手,IT厂商都将从中获益。传统产业为应对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IT的支撑效能将无比重要。未来几年,企业业务发展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运行,本身就是建立在强大、稳定的IT运营架构的基础上,其自身发展对IT创新有着先天的依存性。IT企业该以何种态度面对这场变革呢?绝不是隔岸观火,而应主动参与:深入洞悉商业模式的变化,由服务现有直接客户向关注客户的客户转变,积极参与生态系统重构,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融合发展。要知道,“任何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诞生,都要基于IT的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