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研究团队利用层状二碲化钨制成了二维(2D)金属芯片,其厚度仅三个原子,能大幅提高存储速度;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开发出适用于3D打印的超级合金;

美国人工智能团队用新算法发现强效抗生素,该算法也将用于其他类型药物研发;

美国研发新型可打印柔性电池,能量密度是当前锂离子的10倍;

通用汽车开设3D打印中心,优化时间成本并提升零件品质;

美国西北大学研发出类似水生动物的微型机器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动设计机器人形态的计算机系统。

加拿大

加拿大蒙特利尔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受蜘蛛网启发,使用3D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种织物材料,最多可以吸收96%的冲击力而不会破裂;

加拿大财政部近日表示,计划从2022年开始对谷歌、Facebook等提供数字服务的公司征税;

加拿大隐私专员建议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人工智能相关修正。

欧盟

芬兰议会通过一项电信安全法律,允许有关部门在“有严重理由怀疑使用的电信网络设备会危及国家安全或国防安全”时,下令禁止使用该设备;

德国等13个欧盟国家联手推动半导体发展。

新型光学传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在新型光学传感器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体变化的能力。

这种新型传感器能与神经形态计算机完美匹配。神经形态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不同,是一种模拟人脑的大规模并行网络,为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和高级图像识别中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支持。在新型视网膜形态传感器中,利用了钙钛矿的独特光电性能。钙钛矿置于厚度仅几百纳米的超薄层中充当电容器,在光照下,它会从电的绝缘体变为导体。因此传感器在静态条件下保持相对安静,当检测到光照变化时,会记录一个短而尖锐的信号,然后迅速恢复到其基线状态。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一系列视网膜形态传感器,以预测视网膜形态摄像机如何响应输入刺激。还可将任何视频输入这些模拟,并以与人眼基本相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比如让机器人用这些传感器来跟踪目标的运动,其视野中的任何静止状态都不会引起响应,一旦目标发生运动,则会产生高压,立即告诉机器人目标的位置,而无需进行任何复杂的图像处理。

俄罗斯用4D模型处理海岸遥感数据

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DSTU)正在建立一套基于亚速海遥感数据,分析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状况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该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一种技术来监测不良和危险现象,例如石油污染、极端增减水现象、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并在一个全新的水平预测水生态系统的发展。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可以使用精确的4D模型处理海岸系统遥感数据,并提高预测计算的准确度。DSTU根据与俄航天集团之间的协议,以及从公开来源获取空间传感数据。生成的图像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和聚类对象——浮游生物种群、悬浮物、石油污染和水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体斑点的不同来预测亚速海浮游生物种群、海表面膜污染、包括油膜污染的动态。

日本“绿色增长计划”拟2050年实现碳中和

日本公布了一项“绿色增长计划”,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停止销售完全由汽油驱动的汽车,转而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万日元(约97美元)或更低。

届时所有新建房屋和建筑都要采用零排放技术。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在他执政后的首场施政演讲中宣布了2050年碳中和目标,大幅提前了日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此次具体目标发布后,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加藤胜信在例行通报会上表示:“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行动反映了我们的信念,即需要显着转变观念——这不是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是发展的驱动力。”

俄罗斯

俄罗斯彼尔姆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种车架仅重26公斤电动摩托车, 该车最大时速120公里,续航为80公里,最大载重达1.1吨。

俄罗斯国立科技大学使用碳纳米纤维提高3D打印铝合金零件性能,使铝合金制品硬度提高1.5倍。

韩国

韩国制定了“K-防疫”模式国际化标准指南,完善了涵盖检测和确诊、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隔离和治疗3个方面的“3T”防疫系统,并分阶段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18种国际标准提案,完成首个超清病毒基因图谱。

日本

日本提出“登月型研发制度”(Moonshot)并为该制度明确了6项目标,聚焦AI与机器人,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

其他

巴西政府把优先发展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作为科技创新优先发展领域,将其作为走出经济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持续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乌克兰政府明确十九个科技优先方向并提出五项具体建议突破困境,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乌政府将为此拨付2905万格里夫纳(约104万美元)予以支持;

南非政府新闻和通讯部发布了国家综合信息和通讯技术政策白皮书,明确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日本“绿色增长计划”拟2050年实现碳中和

日本公布了一项“绿色增长计划”,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停止销售完全由汽油驱动的汽车,转而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将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万日元(约97美元)或更低。

届时所有新建房屋和建筑都要采用零排放技术。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在他执政后的首场施政演讲中宣布了2050年碳中和目标,大幅提前了日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此次具体目标发布后,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加藤胜信在例行通报会上表示:“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行动反映了我们的信念,即需要显着转变观念——这不是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是发展的驱动力。”

韩国“人造太阳”刷新世界纪录

韩国超导托卡马克KSTAR先进研究中心宣布(KSTAR是一款超导核聚变装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在2018年的实验中,KSTAR首次让等离子体在1亿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运行。)在与首尔国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联合研究中,成功让等离子体在超过1亿摄氏度高温下连续运行了20秒!这一成果有望促进可控核聚变反应从梦想走向现实。

为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们必须将氢同位素放在类似KSTAR这样的聚变装置内,制造出离子和电子分离的等离子状态,且离子必须加热并保持在极高温度下。迄今也有其他聚变装置能让等离子体在1亿摄氏度或更高温度下持续运行,但持续时间都未曾超过10秒,这是正常导电器件的工作时长极限,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很难让等离子体长时间保持稳定。

KSTAR研究中心主任尹思润(音译)解释说:“让等离子体在1亿摄氏度高温下长时间运行所需的技术,是实现核聚变能的关键,KSTAR此次的成功将是获得长时间高性能等离子体运行所需技术的保障——这些技术是未来商业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