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政策研究所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关于区块链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2019年,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产业发展。

区块链政策的总体情况

一、国家层面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密码法》。201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全新《密码法》,并定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该法案旨在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密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密码法》是我国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而区块链技术对于信息加密、溯源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密码法》对于区块链技术有着深远且重要的监管意义。

(二)《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于2月15日正式施行。该《规定》指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区块链信息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规定》规范了我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意味着我国正式把区块链信息服务纳入监管的范围内。

(三)《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主张,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意见》鼓励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并对具体应用过程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意见。

(四)《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19年8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被誉为是深圳获得的又一个“干货多、硬货多”的重大政策红包。《意见》中有涉及“区块链”的内容:要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促进与港澳进入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并计划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目录》在“鼓励类”信息产业中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及国家允许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成为我国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文件。

二、地方政府层面

(一)《关于进一步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2019年11月21日,重庆市经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通过加大区块链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等,大力推动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发展。并围绕政府管理、金融服务、智慧养老等领域开放一批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速区块链产业引领变革若干措施实施细则》。2019年10月28日,广州黄埔区正式出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速区块链产业引领变革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又称“区块链10条2.0政策”实施细则),该细则从9个方面出发,对该地区区块链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包括:1.鼓励设立10亿元规模区块链产业基金;2.突出区块链原始创新,每年择优选择2个开展区块链公有链、联盟链建设项目的企业或机构,采取事后补助方式;3.深化区块链融合应用;4.共创大湾区价值网络;5.共建大湾区交流中心;6.建设区块链行业领军产业园;7.内化兼修博览人才;8.支持举办区块链博览会;9.打造区块链活力之区。

(三)《关于加快福州市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2019年5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引发了《关于加快福州市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三条措施》。其中提出,要在三年内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区块链企业落地福州,鼓励传统企业开展区块链应用落地,推动福州区块链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四)《云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5月,云南省编制了《云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并于5月底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划提出,区块链产业发展要从数据、算力、算法与应用4个方面,构筑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

(五)《温州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1年)》。2019年7月17日,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1年)》,计划实施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从制造到智造,重点培育通信卫星、物联网、集成电路、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和政府数字化的机遇,招引阿里、百度、腾讯等一批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落地。

(六)《眉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2019年9月23日,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规划》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三个方向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其中,在巩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中,强调要创新发展5G、云计算、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七)《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2019年10月30日,央行上海总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思维与经营理念、顺应智能发展态势,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依托金融大数据平台,在智慧网点、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

(八)《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2019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其中提出要不断提高信用管理和综合执法效能,在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上取得新突破;并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智能场景应用,在政务科技上取得新突破。

(九)雄安新区:将积极探索搭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基础平台。11月17日,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旗下公众号“中国雄安官网”刊文指出,区块链深度融入了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中,雄安区块链拉开了城市创新发展新一代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序幕,未来雄安将积极探索搭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基础平台,推进数据存储、溯源、交互和确权,进一步实现区块链技术在民生、交通、能源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应用。

区块链产业主要情况

一、区块链国家标准的建立工作快速推进。

目前,我国对区块链技术标准的研究仍停留在“基础标准”层级(术语、参考架构等),并没有多少涉及可信、互操作和过程的标准,在密码应用服务标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国内共有1项区块链国家标准,16项区块链团体标准,13项区块链行业标准被提出。其中,半数标准属于业务和应用标准;25%属于基础标准,包括ISO的《术语和概念》、《参考架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等;16%属于信息安全标准,如CCSA的《区块链平台安全技术要求》、《区块链数字资产存储与交互防护技术规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的《区块链隐私保护规范》等。

2019年11月20日,国家标准委成立一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围绕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婴童用品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国家标准委也加快推动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工作,启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等一批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

二、区块链企业呈现聚集于一线城市现象。

《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为核心聚集地。其中,广东省区块链注册企业占全国区块链注册企业的比例超过一半,高达16353家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即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有区块链企业3242家。在海南省,受到创新政策的导向,也有902家区块链企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开的2019年6月份数据显示,我国从事提供区块链产业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应用产品、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业务且具有投入产出的区块链企业共有704家。其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共有区块链企业638家,显然这些地区是我国区块链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另外,研究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9月,由区块链衍生的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家。其中仅在2019年第三季度,相关企业数量便激增超过7万余家。

三、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DC《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为8300万美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达1.6亿美元。目前,我国区块链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现有区块链项目多处于尝试阶段,投入不大。炒作的热点集中于数字货币领域。不过,现在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区块链产业的市场潜力,特别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受此影响,许多企业预计在外来增加对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中国区块链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近3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末,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4.2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6.3%。

四、区块链产业园布局竞争激烈。

截至2019年10月,国内至少有26家区块链产业园区,形成了四大区块链产业园聚集区,分别是长三角区块链产业园聚集区、珠三角区块链产业园聚集区、环渤海区块链产业园聚集区、湘赣渝区块链产业园聚集区。具体统计数据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杭州为代表,拥有区块链产业园11家;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代表,建有区块链产业园4家;环渤海地区有3家区块链产业园;湘赣渝以长沙、重庆为代表,有7家区块链产业园。此外,海南省在生态软件园内设立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

从成立时间来看,80%的区块链产业园成立时间不超过2年。从面积上看,超过一半的区块链产业园规模在3万㎡以下,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区块链产业园规模在6万㎡以上。不过,超过6万㎡的区块链产业园区通常设立在其它综合型园区内,其区块链行业实际使用面积很难统计。

从科研实力对比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区块链产业园区占据绝对优势。长三角和珠三角不仅有阿里、腾讯、华为、万向等企业巨头,而且拥有涵盖从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基础服务、挖矿、区块链应用以及产业链周边等完整产业链条。

五、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大于质”。

截止到2019年11月27日,Incopat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各国公开的区块链专利数量中,我国区块链行业的专利创新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专利总数达到1894例,远超各国合计专利数量。从申请趋势上看,2016年—2019年间,我国的区块链专利申请呈上升态势,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在区块链领域的加速创新发展。

不过,我国虽然在区块链专利数量上领先,但专利大部分围绕着加密数字货币、钱包、存证溯源等应用层开展,却在关键底层技术研究上落后,因而整体价值不高。反观美国,虽然拥有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依然是目前区块链最新技术理念和解决方案的主要提出者。中国亟需在区块链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进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更大规模的商业场景中落地。

六、融资市场尚未回暖。

2019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项目融资总额约165亿元,融资笔数达到217笔。其中,中美两国的区块链资本市场相对活跃。在融资数量方面,2019上半年,中国的融资数量达到71笔,远远领先于美国。在融资金额方面,中国的融资金额仅有25.6亿元,低于美国的118.1亿元。这说明我国区块链融资项目单项金额较低,较为成熟的,投资价值高的融资项目还有待挖掘。

区块链政策需求分析

一、需要针对区块链产业进行预先研究。区块链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能耗投入产出比较低、“去中心化”替代成本高等,还有部分伦理价值问题,如区块链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伦理和社会影响等。政府需要在这些议题上进行预先研究,一方面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专家研判区块链和分布式总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区块链技术潜在用途、成本收益及其技术本质有一定的澄清;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出台政策等方式,对区块链产业涉及的一些公益性问题进行研究,促使产业良性发展。

二、架设国际合作的桥梁。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各国在技术合作方面既有交流又有封锁。除了产业界自身努力外,政府可以帮助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国际合作,打破地缘政治的消极影响,帮助产业界重点挖掘区块链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潜在价值,帮助中国区块链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市场。

三、完善风险监管政策。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高科技既能为金融赋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则危害巨大。为此,需要监管层加快制定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控制数字货币发行数量,防止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操作不当带来的金融风险。

四、成立多部门协调的综合监管体制。区块链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监管部门。当前区块链产业的安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工信、发改、公安、证券、银行保险、商务等多个领域。为了防止未来的监管出现“九龙治水”的零散局面,应当明确一个主管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同时会同上述领域的其他部门联合商议研究区块链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建立相关的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