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和 肖玉妃

人类从远古走来,生活条件总体上越变越好,环境越来越舒适。我们习以为常的厕所(卫生间),也是这些巨大变化中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独立的卫生间。那幺,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古代,古人怎样上厕所呢?厕所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呢?

简单粗暴的坑厕

在大约 1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进入了农耕时代。在此之前,原始人类靠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大多数人并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因此,山坡、山洞或大树背后,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的临时厕所。

但上厕所,总是很私密的事。越走向农耕时代,人类的领地意识就越强,厕所地点也逐渐固定下来。或许,最终定居下来开启农耕生活后,人类最先建造的一批生活设施里就有厕所的影子。

考古证明,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厕所出现在距今 6000 年左右的西安半坡遗址。尽管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位于房舍外的土坑,但已经说明人们开始有了固定上厕所的习惯,体现了文明的逐步发展。

即便如此,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很多普通人家也是没有专用厕所的。普通人家的厕所和猪圈是同义词,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溷(hùn)”,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把豕(shǐ,猪)围在里面的、满是泥泞的建筑。

西周时期,坑厕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人们把木板搭在坑上,坑内设有深一点儿的漏井。这样的条件自然是非常简陋的,记录先秦礼制的古籍《仪礼》中就有记载,坑厕堆满后,需要奴隶用土填埋,然后挖掘新的坑槽使用。

坑厕

战国厕类遗存

为了减少挖坑的次数,人们想着,要不要把坑厕挖得更大、更深,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呢?但是坑过大过深,上厕所也就变成了一件有风险的事。《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景公上厕所时,不小心跌入坑内而身亡。一代国君,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世,还真是让人唏嘘呀!

环保创新型厕所

2023 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发现了距今约 2400 年的战国厕类遗存。

令人惊奇的是,这件遗存居然带着一根明显的水管!这是迄今我国历代宫城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厕类遗存,也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冲水式厕所。

是不是晋景公的悲剧刺激了当时的人们,于是他们发明了这种环保型的厕所呢?无论如何,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追求一直在提升。

普通人到猪圈上厕所这件事,也为古人改进厕所提供了智慧火花。到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广泛地把厕所搭建在宅院后了,下面连通猪圈。

溷已经不单单指猪圈,而是成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两层式建筑,被称为“溷厕”。这种厕所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厕所。大约到西汉,溷厕建造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西汉 红陶厕所猪圈 河南博物院藏

为什幺溷厕会成为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厕所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肥料可以改善土壤,促进农业生产。而这些肥料主要来自溷厕,厕所的便坑直通猪圈,便于沤肥,猪圈中的大量有机肥成为农作物极好的肥料。可见,古人很早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啦!

舒适便捷型厕所

为了方便如厕,古人日思夜想,伤透了脑筋。考古工作者在西汉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王后墓中发现了带有扶手的厕所。这间厕所也是冲水式的,还用石头雕刻出了坐便器,表面打磨得很细,前边有脚踏石,旁边有扶手,墙壁上还有引水的凹槽,能引水来冲洗厕所。这与现代冲水马桶已有了几分相似。

另外,古人还发明了便携式的“厕所”,解决男子夜间如厕的烦恼,称之为“虎子”,俗称“夜壶”。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战国时期,虎子就已经出现了,两汉及魏晋时期非常流行。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名字,“虎子”改名为“马子”。这时的马子变成了桶的形状,容量也更大,称为“马桶”。马桶有盖子,可以很好地隔绝气味,清理也比较方便,因此成了古代家家户户的必备用品。直到近现代,西式抽水马桶进入我国,传统马桶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西汉梁孝王王后墓厕所

战国 错金银鸟纹虎子 故宫博物院藏

厕所的发展史能够看出文明的进步,也反映了古人的心理状况和精神面貌。古人为了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进行了一场又一场“厕所革命”,这固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文明程度的提升。古人都能讲究卫生,我们更要记得文明如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