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沫然

幽深的巷子里,耳边独闻低低的絮语,年幼的孩子独自玩耍,不时仰起脸略带好奇地注视来往行人。阳光透过层层绿叶,悄悄地在他们稚嫩的脸上撒下点点光斑,一切都变得宁静而祥和。他的鞋铺就开在这条仿若遗世独立般的巷子里。

没有招牌,没有广告,不到5平方米的屋子里,紧凑地堆放着修鞋的工具。午后,我随妈妈走进了这间店铺,年近七旬的他坐在一把老旧的矮椅子上,从来都是静静地做自己的事。稀疏的头发已经灰白,黝黑清瘦的脸一笑起来,眼眯成一条缝,眼角的鱼尾纹仿佛要跃出那张黯淡而老旧的脸。没有多余的话语,苍老中透着朴实,这是修鞋师傅给我的初印象。

然而,他修鞋的技术在这儿算得上“人尽皆知”。我拿着那双早已想丢弃、鞋底已经被磨破的球鞋上前,略带不确定地询问道:“这双鞋可以修好吗?”还没等他给出回应,旁边的大爷发话了:“小姑娘,‘鞋匠王’可修了二十多年鞋了,就没见过有他修不好的鞋!”听了这话,我内心愈发疑惑:“他的技术果真如老爷爷说得那幺神吗?”我边暗自思忖边递上了鞋。

只见师傅驾轻就熟地剪了一块专用的胶底开始打磨,一下一下仔细地用锉子把胶底磨毛,伴着锉子的一上一下,“嚓嚓”声不绝于耳。“看来他手法果然娴熟精湛,真是名不虚传。”我霎时觉得我的鞋有救了。打好了鞋底,他顺手拿起身旁的胶水, 均匀地涂了一圈;又快速重重捏了左边两下,确认彻底粘好后才放心地去粘右边……师傅专注的眼神仿佛把鞋当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小心翼翼地对待,生怕一时失误而涂下一抹败笔。接着,他轻轻把新鞋底粘到了毁坏的地方,依旧那幺严丝合缝。粘好鞋底,他又拿起锉子修整起来,360°全方位修整了一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思量着以为已无可挑剔时,他却又拿起工具在鞋底周围磨了两三圈,不放过一丝细节,那专注的样子仿佛在雕琢精细的工艺品。

“师傅,您的技艺怎幺这幺精巧啊?”鞋匠王听到我的问话,面带笑容,自豪又骄傲地说:“我干这一行,已经有几十年了,天天干,年年干,当然就熟能生巧咯!”老爷爷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思想:修鞋,已经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成为“鞋匠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鞋匠作为手艺人的存在,总是在每个城市的角落里服务着许多人。小作者通过自己一次修鞋的经历,描绘了一位朴实的鞋匠,把他技艺精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