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一件件奇珍异宝

让我们沉浸其中。在这些展览的背后,

是博物馆设计师的精妙演绎:展品如何陈列,

场馆的空间如何布局……这些问题充满了设计的学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博物馆设计师的科研日常吧。

参加专业的研讨会、与同行们交流心得,也是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供图/李怀生)

对于博物馆设计师而言,日常工作不仅仅是设计图纸和挑选材料,对科学的研究更是十分重要。如何通过空间设计、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去保护文物、展示文物、传播文物背后宝贵的文化信息,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科研方面,我主要关注的是智慧博物馆、博物馆展示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领域。为了了解前沿的学科动态,设计师需要阅读大量最新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同时,博物馆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师全面了解博物馆空间环境对文物和人的影响,因此,我经常向其他领域的专家学习、请教,与文化学者、文物专家、心理学家、科技工程师进行跨学科合作。

除此之外,博物馆设计师还要经常进行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期间,我走访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建筑,调查研究了不同类型博物馆的特征,也观察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这些实地调查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馆方和观众的需求和期望。

在博物馆中,展品的陈列设计尤为重要。设计师通过精心设计,将文物展品、历史信息、场景营造巧妙结合,让文物展品在特定的空间内焕发出新的生命。陈列设计工作涉及博物馆的各个角落:从展厅布局、空间动线(游客在观看展览时的移动路线)、展品挑选……每一处细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在参观博物馆时,您是否注意过照射在展品上的灯光?灯光效果也是陈列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陈列设计不仅仅是布置展览,更是对历史的解读和传播。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展示历史文化,在设计陈列之前,设计师必须对展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专家学者交流,确保对展品和历史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接下来,就会开始展厅空间布局的设计工作,涉及展品的摆放位置、展板的内容和布局、色彩设计、灯光效果等。同时,还要考虑观众的参观动线,让整个观展流程更加顺畅。展品挑选同样重要,设计师会与考古学家、文物专家合作,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展品,确保展览的质量和吸引力。

科技为博物馆的展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赋予展览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参观体验。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数字技术、裸眼3D、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将设计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理空间、工程实物或数字作品,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新颖的互动体验。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科技……传统博物馆被先进的数字科技赋予了“智慧”。在数字化时代,智慧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领域的新趋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博物馆设计师,我致力于将先进的技术与博物馆的展示和运营相结合,研发各种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交互场景、智能导览、虚拟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智能的参观体验。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对传统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升级。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同时为博物馆运营提供更多便利。

除了技术研发,沟通协调也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首先,我们需要与博物馆方积极沟通,了解博物馆的定位和运营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其次,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密切交流,与展柜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灯具供应商等保持良好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技术支持。

博物馆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记忆,设计师承担着将这一文明殿堂呈现给大家的职责。为此,博物馆设计师需要积极学习、深度研究。对我而言,科研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科学,才能在博物馆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美术编辑 / 韦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