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水灵

“辩课”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就文本的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层次结构或拓展内容等某一问题展开辩论,以达到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以“争议性、假设性、时代性或区域性”为原则来确定辩论的点,让学生通过提取文本内容或文本拓展内容来组合成论据,然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来阐明观点,并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再运用文本内容或拓展内容来质疑、反驳对方的观点,达到“以辩思课,以辩赏课,以辩明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辩课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提取分析能力、组合表达能力、倾听辩识能力、质疑反驳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等。这里,我仅就培养学生的提取分析能力作一点探讨。

卡皮克记忆理论认为,重复学习对延迟的回忆没有效果,但重复测试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回忆。“提取”是测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它对巩固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学生“辩课”,就像是开展一场测试活动,辩题是测试的内容,文本及与文本相关的课外知识是测试的范围,学生辩课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自主提取与意义构建的过程。

辩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内容并整合分析论证论点的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辩课更有针对性,提高辩课的质量,辩课的前提就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把握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学生先自主学习,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另一种为教师在课前进行适当的梳理,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培养学生提取分析能力之前,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汇报能力等。如在一般记叙类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缩写文章、故事讲演、课本剧呈现、文本朗读和电影播放等形式,来让学生总体把握文本内容。

一、辩课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

学生辩课的提取分析能力包括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取能力要求有准确性,它决定了提取的内容能否论证自己的辩论观点;分析能力要求有合理性,它决定了学生会不会围绕自己的辩论观点选择合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取是前提,分析是本质。辩课的提取是指辩课过程中学生围绕辩题,从阅读文本及相关内容的范围内找出有关的内容作为主要论据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提取的范围要以文本及相关内容为核心;二是找出的内容必须是能够论证论点的论据。我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找出有效论证论点的论据。

1. 要指导学生反复读文本,理清文本层次与作者的情感倾向

多读文本可以理清文本层次,读出文本情感,获取有效信息。如《故乡》的教学,辩课活动中正方辩题为“杨二嫂的变化是社会的悲剧”,反方辩题为“杨二嫂的变化是个人的悲剧”。教师可以先进行“铺辩”活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杨二嫂选段,提取有关的语句比较杨二嫂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各方面的前后变化,分析概括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品味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并指导学生自学文章的写作背景,反复揣摩,为两个不同的观点提取各自有效的信息。正方的论证更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提取的信息应该着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与写作背景,深层次挖掘人物命运的原因;反方的论证更多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从文本人物性格及其生活的环境入手,通过多读多悟文本语句,分析造成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因此,指导学生反复多读文本,可以让学生清晰文本内容,为辩课时信手拈来作好充足的准备。

2. 要指导学生注意提取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

显性信息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提取,提取之后马上可以用作辩课论据。隐性信息有微观信息与宏观信息两种。微观信息指透过字、词、句等进一步理解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与含义,需要拓宽思维,合理分析;宏观信息指文本的谋篇布局、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的信息,一般在文本中体现其时代性、区域性和独特性等,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关联性与深入性的分析。

3. 要指导学生注意提取分析信息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取分析信息时抱着自由开放的态度,让学生围绕特定的辩课论点准确选择特定的信息,结合文本外自身的认知,深入加工生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坚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标准,在坚持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鼓励与包容学生理解的多样化、个性化。而这,也是辩课课堂的学习意义所在。

二、辩课提取分析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缩写为SOLO。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前结构层次是指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单点结构层次是指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多点结构层次是指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关联结构层次是指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抽象拓展层次是指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辩课中学生提取分析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我认为应该根据这五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1. 选择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提取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的学习层次,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采用选择训练法来进行。选择训练法是指让学生阅读某一文本,完成教师针对文本和拓展内容而设置的一些与特定辩题有关的多项选择题,以便从整体上感知多点分析文本的技巧与方法。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我们设正方辩题为“愚公不愚”,反方辩题为“愚公真愚”,可以设选择题如下:

★班级开展辩论赛,我方观点是“愚公不愚”,主要理由有( )(多项选择)

A. 文中说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态度积极,何愚之有?

B. 愚公说出移山的想法后,家人均“杂然相许”,更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说明愚公移山得到家人与群众的拥护,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又怎会愚呢?

C. 当智叟耻笑愚公时,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说话胸有成竹,语气坚定,而且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体现出智者的风范。

D. 文章篇末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故事以移山的胜利结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愚公移山精神可贵。

★班级开展辩论赛,我方观点是“愚公真愚”,主要理由有( )(多项选择)

A. 文中说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既然家住这幺偏僻,还不如搬家或者挖隧道,因为这样做比移山更省时、更省力、更省钱。

B. 愚公说出移山的想法后,只有妻子献疑但最后没有说什幺,是不是因为愚公在家里过于权威,其他人不敢说呢?在移山过程中,全村人只有一个小孩帮忙移山,这怎幺能说是有群众基础呢?

C. 愚公的发展理念虽然好,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世世代代都移山,他们不用干活吃饭了吗?又怎能保证子子孙孙都和他一样坚持移山呢?

D. 愚公不听智叟劝告,固执已见,把子孙后代置于万劫不复之中,难道这不是愚蠢的行为吗?

以上这种选择训练法,一般是用于开展辩课活动初期阶段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感悟应如何从文中提取论据,如何围绕辩题观点进行适当分析。当学生从选择训练中适应过来,找到提取分析的方法后,我们就可以逐步进行课堂实质辩论了,以实战来演练学生提取分析的应变能力。

2. 词句分析法

文本中的词句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有时可以蕴含描写对象的特征,有时可以蕴含一个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形象特征,有时还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中心等等。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辩课活动,从培养学生如何围绕辩题正确提取词句并作合理分析入手,是使学生尽快达到“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层次水平的重要方法。

不管是“单点结构”层次水平的层次分析训练,还是“多点结构”的层次分析训练,这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如何进行词句的提取,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围绕辩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训练初期,我们可以抛出辩题观点,找出某一论据让学生围绕观点进行论述。同时,要告诉学生处理好叙述语言与分析语言的关系,可以采用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叙议结合的方法,并举范例进行分析与指导。

3. 情节分析法

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课活动的文体多为记叙文,而且,确立辩题也基本集中以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内容为主,这些内容中用来论证辩题观点的论据一般都集中反映在文章的情节中。引导学生提取有关情节,训练他们学会分析情节,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层次水平的构建。我认为情节分析主要应注意几点:第一,注意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第二,注意情节与文本主题的关系;第三,注意主体情节与次要情节的关系;第四,注意情节的逻辑关系。如在名着阅读《水浒传》有关武松的教学中,给出这样一个题目:

★请你根据名着《水浒传》的内容,反驳下面的观点。

我认为,武松是个伪英雄。他为杀嫂报私仇,法理不容;他鸳鸯楼上滥杀无辜,义字何在?梁山泊上反对招安,匪性不改。如此之人,怎能算得上英雄呢?

这道题目的解题分析,首先要处理好情节与文本主题的关系,认清“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价值意义,确立对武松人物的价值判断,应定义为“英雄”。按作品主题而言,“杀嫂报兄仇”和“梁山泊上反对招安”的情节,表现其“义”字当头,亦应定义为英雄之举。其次,要处理好主体情节与次要情节的关系,“鸳鸯楼上滥杀无辜”一方面它是蒋门神与张都监设计步步逼害之后发生的,体现了“官逼民反”的现实;另一方面,这个情节主要体现在武松杀恶官张都监的情节上,体现他有仇必报,敢做敢当的英雄气慨。第三,注意情节与性格的关系上,情节分析要紧扣主题价值倾向,对于人物性格的概括要反映主题思想,因此,题目中“法理不容”“义字何在”和“匪性不改”的评论分析均不合题意。第四,注意情节的逻辑关系,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武松的人物情节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充分体现英雄个性的事迹。上述观点显然是有意放大武松的缺点,缩小武松的优点。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情节分析,一方面要反驳相关观点,另一方面还要寻找更多的论据充实自己的观点。

4. 关联分析法(略)

三、辩课提取分析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很多学生,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辩课”毕竟是个新事物,他们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多也只处于“前结构”和“单点结构”的层次认知上,只有少数学生可能达到“多点结构”的层次水平,更高层次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培养学生的提取分析能力,是开展辩课活动最基础的开端,是保障辩课质量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让学生迈开这一步,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要有层次性。在培养提取分析能力的训练中要从零开始,从学生的认知开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扎实辩课的技能,让他们辩之有据,辩之有度,辩之有理。2.操作要有坚持性。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有足够的耐性、有必能成功的信心。3.培养学生辩课的提取分析能力,教师需要有预见性。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古镇镇曹步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