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念东

《宋辽金元史讲稿》是柴德赓(1908—1970)先生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任教时的讲义手稿。1946年至1952年,柴先生在辅仁大学任课时的讲稿有两种:《清代学术思想史》和《宋辽金元史》。前者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邱居里两位先生整理出版,后者即为此册。

柴德赓先生于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在陈援庵先生的指导下,立志以宋史为研究方向,他在青年时代用力最勤的就是《宋史》。虽然当时家境贫寒,又要鞠养儿女,但他还是节衣缩食,买下了老同文本《宋史》一百册,用以攻读。

柴德赓先生在陈援老的教诲下,加之自身的勤勉,在史学上有很大进益。家中藏书也逐渐宏富,“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仅《宋史》就有两部。从目前整理遗稿的情况来看,他最初买下的《宋史》一直带在身边,尽管抗战期间全家流离中原、辗转西南,越秦岭、穿蜀道、渡川江、入白沙,性命堪虞,但《宋史》未尝须臾离也。1970年柴德赓先生于苏州尹山湖农场不幸去世,在处理遗书时,夫人陈璧子先生考虑到子女中并无攻读史学者,遂将生前遗留书籍先后捐赠,计五千余帙,唯独一套点校过、附带有大量批注的《宋史》交与了次子柴邦衡留作纪念。

柴德赓先生与宋史的因缘之深也若此。然而,他的宋代专门史研究成果并不多,仅1941年有一篇《宋宦官参预军事考》发表于《辅仁学志》。1949年后,由于工作和历次运动的关系,他的主要研究精力偏向清代学术史及苏州地方史,直到协助陈援老点校《新五代史》才又重新做宋代专门史研究。在整理遗稿时,我们发现他有许多宋史研究的计划,但都因世事变迁而未付诸实行。他在“文革”中的一份自我检查的笔记中,曾列举自己学术研究的排序,宋史居首,清代学术思想史次之。可见,他一生最钟爱的还是宋史研究。时也命也,真可谓壮志未酬。他的宋史教学成果则体现在此册《宋辽金元史讲稿》中,该讲义成稿时间为1946年,时值抗战胜利,百废方兴,学界气象一新。讲稿侧重点是两宋的军事史,从这个角度认识宋代兴亡及后续朝代更迭,这或许是他有鉴于抗战之艰辛而为之。

此册讲稿为手稿,提纲挈领,个别内容的顺序及编排衔接不上。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后学者研读柴先生讲稿的精髓。柴德赓先生讲课时必定加入大量史实、掌故,使内容丰富起来。《清代学术史讲义》就是一个例子,讲稿配上李瑚先生的笔记,生动活泼,而《宋辽金元史讲稿》的听课笔记迄今未寻见,实为憾事。

柴德赓先生在书法上也有成就,特别是行草小楷有米元章的骨架兼董玄宰的流畅,到抗战胜利后书已成格,潇洒自如,颇得陈援老的赞誉,这更激励他临池不辍。此册讲稿正是他书法大进后的成果,展读此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此书之付梓,一为缅怀前修,一为启迪后来。谨对商务印书馆致以诚挚的谢忱!

(作者系柴德赓先生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