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敏

Hillery讲故事

□ 陈敏

慈 善

Hillery每天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不过,他的故事不会白讲。他有严格要求,听完故事的人必须向他提出两个问题。仅这一点就难倒了很多听者。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非洲某部落里发生了一场战争。有个村庄被敌人占领,驻扎在村里的所有将士全部被占领者投入监狱。

村子里有四位慈善家。他们明白自己的同胞将要在狱中经受磨难,于是,第一个慈善家来到监狱,向狱吏们请求:“我知道我的兄弟们在狱中没有干净的水喝,为避免他们生病,我想拿出我全部的财富来净化水质,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狱吏们同意了,并批准他来做这件事。慈善家离开了,他因能为兄弟们展示自己的善行而高兴。

第二个慈善家来到监狱,走到狱吏跟前,说:“我知道我的兄弟们正睡在石头上。我想拿出我的全部财富为他们置办床铺,好让他们在狱中睡得舒服些。”狱吏们同意了。慈善家离开,为自己能帮助兄弟们摆脱困境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高兴。

第三个慈善家也去了监狱,对狱吏们说:“我听说我的兄弟们没有像样的食物,只有面包和水。我有一个大农场,我想把我收获的所有粮食供给他们,让他们在狱中吃得好一点儿。”狱吏们也同意了。慈善家欣慰地离开,以为自己为狱中的兄弟们做了件好事。

第四个慈善家虽然被前三个慈善家的慷慨行为所打动,但却为兄弟们所遭遇的不公平囚禁而愤愤不平。于是,他设法弄到了监狱的钥匙,在一个深夜,悄悄溜了进去,释放了关押在里面的所有兄弟们。

四个慈善家向我们展示了仁慈和正义的区别。

前三个慈善家履行的是仁慈的行为。他们的慷慨解囊肯定能缓解将士们的困境,让他们在狱中过得更舒服些,但并没有改变兄弟们不公平的处境;而第四个慈善家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环境,更改变了他们不公平的处境。他的行为不仅仅是善举,更是正义。

听了这个故事,你能给Hillery提出两个问题吗?

思 考

什幺叫思考?Hillery这个问题刚出口,人群中发出一声轻松的叹息,这幺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动脑筋?Hillery又问:有多少人会思考?会思考的人在人群中的比率该是多少?Hillery的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喧哗。答案五花八门。有说占100%,有说占80%、90%。而Hillery却说,善于思考的人其实只占人类总数的2%;另外,还有3%的人思考别人思考的东西,而95%的人根本不会思考;勉强说来,如果说他们会思考,那也只是浅层次的思考,算不上真正的思考。

“那好吧,既然这样,我现在给你们讲个故事,以此来检测你们的思考技能。”Hillery于是讲了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欠了一大笔债务,压力巨大,夜不能寐。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位去世的慈善家。慈善家依然像他生前一样慷慨仁慈。慈善家在梦中给他承诺,愿意每天给他1440美元的资助,但有个条件,这笔钱不能给别人用,只能供他自己一个人花销。他可以用这笔钱做他想做的一切,可以吃饭、购物、旅游,甚至可以去赌博。做什幺都行,但是必须要在24小时内将这笔钱花完。如果他能做到,慈善家将持续每天给他1440美元直至他生命终结。

欠债者梦醒了,浑身软弱无力,可脑子却无比清醒。他知道下一步该怎幺做了。这个欠债者为什幺会做这样的梦?那个慈善家为何只给他1440元而不是1430元?Hillery又使出他的撒手锏,给大家提问题了。

下面一阵长时间沉默。

Hillery说,这个问题与一个人是否珍惜时间有关。因为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每小时只有60分钟。他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意味着他每天都在消耗着他宝贵的光阴,偿还这个债务。24乘以60等于1440,不是吗?

这就是慈善家要给他1440美元的原因。

大家都沉默了,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

这一次,Hillery没有让大家给他提问题,而是反过来给大家提出两个问题:这位慈善家是谁?欠债人今后该怎幺办?

(摘自《商洛文化》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