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 名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最新统计,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人口少于100万(人口最少的是梵蒂冈,842人)。然而,联合国1/5的成员国都是这类人口“超级小国”,它们以占全球不到万分之二的人口,获得了相当于其人口比重1000倍以上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小国为何能屹立于世而不被邻国吞并?

这些小国都在哪儿

上述约40个“百万人口以下国家”中,接近2/3是岛国,主要分布在广袤的南太平洋和前殖民地众多的加勒比海;而陆上人口小国主要位于欧洲,在亚非拉也各有少量分布。

对于小岛国来说,能不被邻国和列强并吞,需要一系列机缘巧合。从外部因素来看,这些机缘巧合“包括但不限于”:

小岛国正好处于繁忙的海运航线上,能够向各国船舶开放港口,从而换取国际社会的安全支持(如马耳他,注册船只数量居欧洲首位);

存在天然的地理距离,使得该地区被列强晚发现、晚开发,所建立的殖民体系根基浅,容易被拔除(如南太平洋上的瓦努阿图);

由于过去的宗主国战败,小岛国在联合国托管期满后自主独立;或宗主国在列强竞争中衰落,小岛国逐步争取独立(如紧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巴哈马)。

再从内部因素来看,岛民们要有一定的自治传统和经济基础,本土领导团队要具备国际眼光,还要能够“拒绝”加入大国,才能实现小岛国独立自主。

至于陆上人口小国,则普遍有较为独特的历史。“内陆小国”当中,卢森堡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2016年人均GDP世界第二;安道尔公国是9世纪建立的小缓冲国,1993年才成为主权国家,国防主要由法国和西班牙负责;列支敦士登公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成为主权国家,如今在外交上依附于瑞士;南亚的不丹,1907年建立王国,对外关系相继受英国和印度的“指导”。不难发现,这些内陆小国在历史上,或长或短地承担着为两个体量差不多的邻国充当“缓冲”的角色。

小岛国“靠主权吃主权”

当今世界,小岛国的存续与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的面向。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国——瑙鲁,全国人口仅1万左右,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矿,人均收入在上世纪70年代初曾高居世界前列,但因数十年来的过度开采和管理不善,日子越过越穷。

菲律宾东南方向的帕劳,人称“上帝的鱼缸”,凭着农业、渔业却能保持富足优渥。

而借助于航空、航海的大发展,一些小岛国以独特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招徕高端游客,甚至凭借低税收、投资自由等政策,变成本小利大的“避税天堂”。在高收入小岛国中,巴哈马主打旅游业,并且和试图快速致富的萨摩亚、瓦努阿图等小岛国,以及高收入的列支敦士登、安道尔等陆上小国一道,参与了现今争议颇大的“避税天堂”的营造。

其他“靠主权吃主权”的案例,还包括以政治回报换取经济和技术援助。在不久前联合国大会就耶路撒冷问题表决时,仅有的9张反对票,除了来自美国、以色列、多哥和两个中美洲国家外,都来自太平洋上的“小岛群岛”国家(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瑙鲁)。这些小岛国投票的用意不言而喻。

陆上小国的致富门路

而陆上的人口“超级小国”,也有比较多的致富门路。

卢森堡以金融业为主,银行林立,广播电视、钢铁也是其经济支柱;摩纳哥有地中海最美的港湾,有国际杂技节、国际礼花节、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还有欧洲最古老的大型赌场;列支敦士登和圣马力诺,都从小小的邮票中大赚其钱,旅游业也跟着沾光。

不仅是欧洲国家,亚洲的伊斯兰教君主国文莱,也因为石油产量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尼,而步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陆上人口“超级小国”中,只有不丹、吉布提是世界级穷国。然而,不丹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吉布提位于繁忙的红海航线一侧,还有美军和法军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假以时日“脱贫”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