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锦

榆树是家乡最常见的植物,邻居家的院落前就栽着一棵,繁茂的枝叶正对着我家,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立春后天气依然阴晴不定,榆树却已识得那份暖意,早早发了芽,一串串一簇簇,结在枝头,被风一吹,哗哗作响,有时忘记关窗,榆钱便会飘进我的小屋,降落在我摊开的书本上。

儿时,我因消化不良生过病。外婆为了让我快点好起来,将榆钱捣碎熬水,一点点喂给我喝。幼年时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外婆一直记挂在心上。她担心我身体不如别家孩子健壮,每年一换季,就会用榆钱配上玉米等粗粮做成各式各样的饭菜给我吃。

读小学时,每次外婆说“走,收榆钱去”,我便很快放下作业跟上去。我帮着她将洁净的布、报纸铺在榆树下,不一会儿便能落一层。可从来不等榆钱全部铺满,外婆就会带着我离开。“这里住的不止是我们,要给别人家留一些。”她这样说,我便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抱着袋子随她走。回到家,我搬来木凳坐在厨房门口看外婆淘洗榆钱、揉面。第一个出锅的榆钱饼总是属于我的,外婆知道我喜欢,特地做来给我尝鲜。饼只有我的手掌那般大,我端着碗,耐心地等到榆钱饼微凉,才敢咬下第一口。香甜的味道让我忍不住盯着刚刚出锅的饼看了又看。外婆察觉到我的心思,便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少吃多滋味。”

外婆就是这样,她疼爱我们,却从不溺爱。后来我了解到,榆树本身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外婆只上过三年小学,认得的字少得可怜,可储存在她生活这本书里的智慧实在令我佩服、感激。

长大后,我到外地去读中学,那里的风景全然不似家乡。春天,校园里的树开了浅色的小花,远远就能闻到香气。我刚想凑上去看一看,就被同学劝阻。她告诉我,虽然这种桐花很香,但尽量不要靠近,否则闻多了会头晕。

我有些讶异,忍不住想到家门口那棵榆树,没有多彩的花朵和远飘的香气,静静地立在那里,朴素到人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却赠予人们独特的内涵。可惜几年前,家乡重新修路,老榆树不得已被砍去。重新规划过的绿化带种上了新榆树,树上的榆钱虽不比老榆树的好,但外婆仍舍不得看它们白白落下,希望能用它们做出美味,让我回家的时候品尝。然而不等她去收集,榆钱要幺被环卫工人打扫干净,要幺被疾驰的车流卷过,根本不适合用来做食材。

想来,她念念不忘去收榆钱,或许更多是因为我。直到今天,每通电话的末尾外婆也不忘叮嘱我:“饭吃七分饱……”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追求极致不知餍足,反而会丢失初衷。外婆说不出劝导我们知足的大道理,只能将她几十年经历融在这一句里,反复讲给我们听。

彼时的我只知跟随外婆的脚步,而现在的我经常提醒自己凡事要节制,保留适当的“饥饿感”。不管是美食还是生活,留有三分空间能令热情长存,能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