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怡晨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

上初一的时候,我的确听说过学校的创客社团,但从小就在“舒适区”里待习惯了的我,对此并不感兴趣。确切一点说,是不敢尝试。

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是需要一把推力的。感谢我的科学老师把我推了出去。因为我科学成绩比较优异,于是老师擅自做主,帮我报了创客社团。这个消息我还是从妈妈那里得知的。我没有期待,也不好奇,取而代之的是慌张和迷茫。对于一个连电脑都不怎幺玩的女孩子,编程这个词,似乎与我完全沾不上边。这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我不敢想象。

故事就这幺开始了。

怎幺也没有想到,这个命运硬塞给我的盲盒,拆开来会是一个可爱的“俄罗斯套娃”,它给我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小惊喜。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去上了第一节社团课。第一个惊喜就这样悄然而至。二楼走廊静悄悄的,普通的墨绿色铁门后藏着的,是学校里最漂亮的教室。头顶的天花板上绘着深邃的星空,原木色的桌椅干净整洁,展示架上一边是3D打印的模型,另一边是各种传感器、数据线和主板。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再由这些新奇的事物反射入眼中,闪烁着未来与希望的光。

这里是一个思维与逻辑的新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将思维进行字符编排,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这里也是一个简单的世界,所有东西归根结底都是0和1的不同排列组合。但正是这样的排列组合,为世界带来无限可能。

我编写的第一条代码,是一个关于平板支撑的程序。它的实体是一套衣服,在腹部和膝盖的位置装有距离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受到使用者腹部与地面的距离、双腿之间的距离(确保腿是并拢的)满足标准,则开始计时。经过我和伙伴们对逻辑和数据的一遍遍调整,显示屏上凝固在“0”的时间终于开始顺利流淌。跳动的数字,是对所有努力最好的奖励。

是与非,最简单也最复杂的道理,最有趣也最深刻的逻辑。这是我之前从未认识到的。好奇心驱散了未知的恐惧,我开始期待前方的新领域。

初一暑假,盛夏的骄阳与青春的朝气碰撞,是擦出火花的最好时刻。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参加了浙江省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面对这样一个新领域,简单的“参加”二字背后是担忧和迷茫。

离比赛只有十天,我依然在跟小车斗智斗勇。如何通过编程,让一辆连直线都不能走的小车,学会拐弯、上桥,并按照规定的路线跑完整个赛道,是我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原理说起来很简单,通过改变小车舵机的角度(即车轮行驶角度),实现小车的直行和转弯;用小车前方的距离传感器检测与障碍物的距离,当距离过小时(即遇到路口)转弯。但实验起来却不是那幺容易。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程序写进主板的时候,数据传输的进度条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最希望看到的是“上传成功”四个字。赛道中有一段路,小车需要连续拐三个弯,程序录入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拐弯角度和时间,车总在拐过第一个弯后因为不能及时调整方向回到直行状态而撞上挡板,或是直行后无法及时调整方向迎接下一个弯道。我试了很多数据,反复改变车轮转弯的角度和转弯的时间,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那段时间,我和其他同学几乎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在家、补习班和训练场地来回穿梭。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车划过的弧线在一点点改变。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最后的成功带给大家满心欢喜。一条顺畅完美的曲线,是最美的几何图形。

比赛那一天,是盛夏中的盛夏,记忆中没有比那天更强的阳光。我最后调整了一个数据。“那就尽力一搏吧!”我对自己说。

到场地上,放下小车,按下开关,这是比赛中我能做的所有动作,接下来就只能看它的表现了。我背对着赛道,望着窗外的风景,试图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可满脑子依然是耳边传来的发动机微微的响声,心中只希望这声音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直到跑完全程。最后的一次调整,成功让小车通过了后半程长长的直道,但卡在了倒数第二个弯道上。组内第三名,二等奖,这个结果并不辜负期待。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才是这场比赛给我带来的最大意义。

后来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赛,虽然有些没有获奖,但这都是人生路上的历练。不是每一份努力都会浇灌出花朵,但一定会让人成长。现在,初三的我面对着更大的学业压力,不得不选择暂时放下编程。但这一段经历,已然被编成代码,永远保存在记忆中了。

愿每一个选择的是与非,都是对自己、对青春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