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 p y 大明星 问:

为什幺只有炸鸡,没有炸鸭、炸牛?

阮光锋(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答:

当然是因为炸鸡更香、更好吃!一方面,鸡的饮食习性偏清淡,而鸭爱吃腥味重的食物,这就是鸭肉味道更腥、油炸后也没有炸鸡香的原因。另一方面,鸭肉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更多,吃起来肉质更紧,难咀嚼。油炸后,食材变硬,炸鸭肉就更难“吃”了。而鸡的肉质细腻柔软,油炸后内部水分仍充足,吃起来鲜嫩多汁。

因此,相比炸鸭,炸鸡的味道和口感都更好,自然更受人们欢迎。顾客喜欢吃,商家也就更愿意做炸鸡。

炸鸡深受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鸡肉便宜。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比鸭子高很多。吃同样重量的饲料,鸡长得更快。养鸡也比养鸭简单。肉鸡不好动,鸭子则是养殖禽类中的“显眼包”,喜欢热闹,还喜欢在水里潇洒,养鸭还得配备“人工泳池”等环境。2021 年全国肉鸡出栏量约118.3 亿只,而肉鸭出栏量只有42.4 亿只。

至于牛肉,它比鸭肉还贵,要做更高级的牛排、肥牛才能收回成本。

王宇宣(杭州市周浦中学) 问:

同样的天气,我穿棉袄,同学穿短袖。为什幺每个人对温度冷热的感知不同?

李十一(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答: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

我们的身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经产热、散热的过程,实现温度动态平衡。在寒冷环境下,我们的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调节,发生不自主收缩,将能量转化为热能,以维持寒冷环境下的体温——也就是我们讲的“寒颤”。骨骼肌主要由慢速抽动肌纤维、快速抽动肌纤维构成,前者对低温耐受性更好,适合有氧、持久运动,后者则更适合爆发性运动、无氧运动。

人体肌肉中含有的慢速抽动肌纤维和快速抽动肌纤维的比例因人而异,且肌纤维成分也存在遗传方面的不同,这就是为什幺会出现你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因此,对温度的感受、衣服的增减要根据自身感受来决定,不要盲目尝试减衣,以免着凉。

@芝士查查 问:

学习加考试的模式为什幺是固定搭配,如果我生活在古代,考试是不是比现在简单多了?

卞润梓(历史博主,历史教师) 答:

古代科举考试的“卷”度远高于今日。因为即使是在文人最受敬仰的宋朝或科举制度完备的明清时期,绝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的普通农民,连科举制的门槛都碰不到。

《新唐书·选举志》载:“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科举制在唐代得以发展,明经科与进士科是当时的主要科目。“明经”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进士”要求学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词歌赋,中第人数往往是明经的十分之一,故有言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明清两代500 余年,取进士仅有5 万人。考生们要通过重重选拔:通过县试、府试成为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生员(俗称“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通过会试成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最后通过皇帝监督的殿试,成为进士(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那时,许多读书人只能卡在秀才这层,须发尽白的“童生”也大有人在。

尽管现在大家要学的科目更多,学习压力很大,但我们的资源和机会更为丰富、选拔更公平,比起古代还是有更多优势的。

读者朋友,你是否有许多问号?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带着你的问题前往“问题星球”吧!扫码关注《中学生天地》“问题星球管理局”公众号,一起发问,一起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