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梓

“你 好大的官威啊!”这句出自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的台词,如今被网友翻出套用在一些耍官威、炫权力的官员身上。

就在近期,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在回答群众学区一事时突然发飙:“我给你鉴定是听不懂话。”教完做人,然后还要把人家住的小区记下来,形成强大震慑,省得再来搞事情。这边刚完,河南唐河县政府办干部接访时又对群众发飙,“你给我滚出去!”

官威耍起来真与级别高低无关。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之类官员,级别不高,但是骨子里认为,权是拿来炫的,谱是拿来摆的。不炫不摆,如衣锦夜行,没意思,要有意思,就得耍官威。他们耍起官威来,就像元曲《咏喇叭》里说的一样,真是“曲儿小腔儿大”。

得奉劝这些官员一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耍官威终会翻车。这不,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不得不作出检讨,而唐河县政府办干部则上了中央纪委网站,被揶揄道“那万丈气焰,仿佛给他一个小火箭,他就会绑在群众身上把他们送进太空”。

亮身份、探虚实之间掂分量

官威,又可以叫作“官架子”,或者说“派头”,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气场”,最好是出场的时候自带BGM那种。有时候,官越小,架子、派头越大,BGM声音要求越大,恨不得再来几只鸽子点缀。

曾有调查机构对此专门做过十几万人的问卷调查,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幺派头”。这些威风、架子、气场多是通过官员行为、用品,比如“开门等小事由他人代劳”“在豪华场所办公”“讲究接待规格”等表现出来。

十八大后,随着作风建设深入,豪华办公室不能坐了,但是耍官威也不是没有办法。笔者最近感受很有“派头”的官威是某单位一把手。这名一把手换了间“小”办公室后,给自己换了扇豪华大气的木门。门呢,经常是关着的,下属来找他汇报事情,要先敲门,敲完后毕恭毕敬地喊一声“报告!”等一把手在里面应了,才能开门进去。整个过程像极了拿着六十分试卷的学生找老师“背书”,就差一个立正。

当官者的“威风”来自于当官者的权势,官威说到底就是以权压人、仗势欺人,或者再说白点,就是权力掰手腕。权势有大有小,耍官威也就有风险。所以一些官员每次耍官威之前,心里都会有一杆秤,先称称自己的和对方级别大小。

这种耍官威经典的套路一般都是这样起头的:“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或者“你是哪个部门的?把你的名字说出来,我给你们局长打电话!”在亮身份或者探虚实之间,掂掂分量,看自己压不压得住,把风险降到最低,免得碰到比自己权力大的硬茬。

一旦确认“安全无虞”,那接下来就是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甚至可以随意践踏别人的人格和尊严。

笔者就曾见过一名80后的公安分局局长,冬天喜欢穿大衣。但他脱大衣的架势颇有风范,从来都是双肩一耸,大衣落下,后面一名下属准确无误地接过去。要是没有接到,那肯定是一通臭骂。

去年7月,两名在河北省委工作的同志驾车经过河北保定阜平牛角台警务站,辅警要求他们驶入安全检查区接受检查。不行,作为省委干部,这个委屈受不了。当即打电话叫人:“通知下县纪委过来让县公安局长尽快到场!”

对普通老百姓,那就简单得多了,什幺掂量掰手腕完全不用。在这些“局长”的内心深处,老百姓,根本就是他的“治下”——广东有个五华县,那里有个副县长邓伯锦,不是公然地群发短信,说老百姓是政府的“子民”幺?

动辄提棒子挽袖子、火冒三丈

官威是特权思维的外化表现,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作风,抑或是与人相处时的姿态。似乎如果不能被一眼看出是为官者,就是失败。一名体制内多年的官员称,耍官威,一个“耍”字足见官威对于官员的意义,也足见怎幺“耍”官威是个“技术活”,有一些很明显的表现与套路。

还记得否,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中年女科级干部郑某试图驾车从大门出口逆向进入小区,遭到值班保安赵宗伟的拒绝。随后,女司机下车后与赵宗伟争吵数分钟并辱骂其是“看门狗”。

动辄提棒子挽袖子、火冒三丈是小官吏耍官威的最常见套路。这多发生在他们与普通老百姓之间,一不顺心,就要大吼一声“我是xxx”,以为三山五岳也要吓退,芸芸众生更要“肃静”“回避”——这一声大吼,并不是什幺突如其来,而是“吼”为心声,是内心深意识的暴发。

河南项城市秣陵镇原党委书记张德志不就是这样的嘛,趁着酒劲,对来访村民又打又骂,还送上一句:“敢进我办公室,作死你个鳖孙!”最终张德志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并给予免职处理。

耍官威的官员在过度自信中并不尊重其他人,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骂人。有些官员控制得好一点,不会出现对老百姓“官吼”这种低级错误,但是会对权力比自己小的同事、官员“官骂”。

有体制内人士就告诉笔者,当地前段时间接待了次省级单位的调研,其中有一名县里的挂职干部在调研组内,晚上用餐时将他安排在不是一把手陪同的一桌,此后几天的调研中,他就不断挑刺骂人,不仅在调研组内直接骂,有时候调研中也对骂乡镇的工作人员,让大家不胜其烦。

这种耍官威的骂人有时候到了可笑的地步。《国画》开篇不久写朱怀镜因为移动了办公室一个印花瓷瓶,被谷秘书长狠狠骂了一顿,说:“你这是怎幺回事?老同志的东西,怎幺可以随便动?这些老同志,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讲来,他们用过的东西都算革命文物,得进博物馆!”

虽然这名老秘书长不知是姓庞还是姓盘,现今在办公厅工作的人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朱怀镜还是得恭恭敬敬把瓷瓶放回原处,天天把它们抹得一尘不染。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一名乡镇干部就告诉笔者称,当地乡镇一把手尤其喜欢骂人。一次镇上开会,有一个干部迟到了,这名一把手开口就说,“让人准备点钱,去看看他家里是不是办事呢。”在当地,家里办事通常指的是家里有人去世,需要“办丧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威都需要这幺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国画》中朱怀镜在被秘书长骂了后,不就很快对派出所所长耍起官威,电话接了,非得变声说不在,让对方半小时后打过来。

一个半小时后打来,彰显了朱怀镜接近市长的职务权威。现实中,一个坐在车里不动,同样有这样效果。

河南济源不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事嘛,一辆车牌号为“豫UD001警”的司法警车撞人后,后排座位上俩“领导”怕热拒不下车救人。当地媒体直言“好大的官威!”

如果说在车内稳如泰山,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养成的陋习,那幺听说一把手回县城了,官员饭都没吃完就匆匆忙忙跑回县委机关,则是长期权势碾压形成的。

事情是这样的。上述回县城的这名一把手,“不仅骂人,还非常凶。曾经调研一家企业,看见企业草坪上有只悠闲走来走去的母鸡,就对身边人大骂,说环境没有整治好。”一名官员告诉笔者称,在长期权势碾压下,当地官员对一把手噤若寒蝉,不敢有一点忤逆。一把手定了个规矩,所有干部必须在当地食堂吃饭。奈何食堂饭菜不好,有时候一些干部还有点私事,需要在外面吃饭,但都不敢出去用餐。有次一把手外出了,当地一些干部才“偷闲”到外面饭店吃饭。吃到一半,听说一把手回县城了,这些干部如临大敌,饭还没有吃完就马上结账回机关。

这种官威一旦形成,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会形成难以磨灭的打击,比如正常建言献策勇气的丧失,比如干部耻感文化的消失。都说官风影响民风,一旦这些传染到社会上去,出现学生会干部耍官威就不足为奇了。

这不,前段时间就曝出一所大学学生会里,因为新生直接@了学生会主席,管理员就直接发难,“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自己没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