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懋汉

1979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见中,向时任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夫妇介绍钱正英:“她是中国最老的部长。”这让蒙代尔夫妇感到困惑,因为钱正英当时不过五十六岁。其实邓小平的意思是,钱正英是中国的部长中任职时间最长(“longest”)的一位,翻译却直译成了“oldest”。

自二十九岁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起,钱正英在水利部任职超过三十五年。她对我国的水利事业贡献卓着,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是我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院士。

这位中国最“老”的部长,从革命的风雨中走来,在其九十九载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严守底线,以党性立身做事,亦躬身传承着海盐钱氏“清芬世守”的家风,一世坦荡,一生清芬。

适逢钱老逝世一周年,谨以此文纪念。

革命伉俪,一波三折

1923年7月,钱正英出生于上海,1939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受爱国心驱使,钱正英在大学期间勇敢参加抗日活动,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并于1941年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钱正英是大同大学“女同学联谊会”的负责人之一,于是顺理成章认识了大同大学“业余参观团”的负责人黄辛白。

黄辛白原名黄日騋,早在1939年就入了党,当时他还在光华大学附中读书。附中毕业后,黄辛白服从党组织安排,放弃报考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转而就读大同大学电机系。作为学校的社团负责人,黄辛白和钱正英积极参与爱国运动,组织学生游行,上街演出话剧、活报剧来宣传抗日思想。他们在学生活动中常有交集和配合,但一开始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政治面貌。

1942年10月,为给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筹措紧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同大学一位进步学生在药店购买医药用品时,遭到埋伏在附近的特务的逮捕。党组织立即决定,转移已被特务们注意的五名大同大学学生骨干,其中就有钱正英和黄辛白。学生们必须当夜乘火车离开上海,以防不测。当时的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甘信孚本想让钱正英和黄辛白乔装成夫妻离开,但又担心两人扮不像,于是两人一路便以表兄妹相称,总归有惊无险,最终顺利来到淮北解放区。

那年,钱正英十九岁,黄辛白二十一岁。淮北解放区是新四军第四师驻地,他们踏入解放区,看到的是与大上海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这里,他们与贫苦农民一起生活,参与整风运动的学习和思想改造,觉悟很快得到了提高。

为了避免因出走影响上海亲友的安全,一起去解放区的五名同学决定统一改名。大家商量以“正”字排行,以自己最需要改造的缺点为名,以此表示整风的决心。钱正英第一个表态,说要克服“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因此将原名“钱美端”改为了“钱正英”。后来有同学提出,如果五人这样排行,恐怕给人有小宗派、小团体的误解,大家都以为有道理,于是纷纷另取名字。黄辛白改掉了原名“黄日騋”,用了曾经的一个别名“黄辛白”。

1943年初,钱正英和黄辛白被分配到泗五灵凤县(淮北苏皖边区设,1941年由安徽省五河、泗县、灵璧、凤阳四县析置)县立中学,黄辛白在总校,钱正英在分校。两人虽不在一处,但经常通信,保持着联系。那年寒假,他们在总校集合学习,有一位女教师追求黄辛白,被黄辛白婉拒。黄辛白在这时向钱正英提出与其确立恋爱关系,钱正英同意了。

这对天真的恋人,他们有空就相约在打麦场的草堆前,先是互相介绍家庭背景,再是聊聊过去的经历,恋爱“谈”得一本正经。钱正英的曾祖父是晚清军机大臣和工部尚书钱应溥,黄辛白的叔公则是国内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两人都出身名门,但他们都坚定要走自己的路,要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

1944年秋,钱正英被调往淮北行政公署建设处任水利科科长,从此,钱正英的一生就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钱正英给仍在泗五灵凤县的黄辛白写了一封信,建议停止恋爱关系,这样彼此可以心无挂念地去战斗。但由于交通中断,还没收到回复的钱正英就与黄辛白失去了联系。

钱正英随部队撤到山东,又干起了土木老本行,她先是在华东军区兵站部担任交通科副科长,在行军途中为部队修路架桥,后又任前方工程处处长,随华东野战军行军,经历了孟良崮、南麻等重大战役, 1947年底才从部队调往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作。当时由于战事频发,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工作繁忙,她很少考虑与黄辛白的恋爱问题。

1949年春,钱正英在北平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真是无巧不成书,紧接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北平召开,黄辛白作为安徽省的青年代表来北平参会。他得知钱正英的情况,立即就给她写了信。钱正英收到黄辛白的信非常感动,意识到原来彼此都未能忘怀。只是这次,他们没能见面。钱正英要赶去开封参加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会议。会议结束后,钱正英从开封一路乘火车到达合肥。下着鹅毛大雪的寒夜里,在时任合肥市妇联主任的老战友吴光同志的帮助下,钱正英和黄辛白终于重逢。

1950年春,钱正英调到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工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出生地上海。不久,黄辛白也从安徽省团委调回上海,任华东团工委统战部部长。钱正英晚年回忆,黄辛白的这次调动,本是组织上对他们的照顾。但谁也没想到,当年夏季淮河发生了严重水灾。1950年冬,中央决定在蚌埠成立治淮委员会,统筹豫皖苏三省的治淮工作。钱正英被任命为治淮委工程部副部长,要求立即赴蚌埠任职。就这样阴差阳错,黄辛白从安徽调到上海,而钱正英又从上海到了安徽。直到1951年秋,治淮第一期工程安度汛期后,经组织批准,钱正英才回上海与黄辛白结婚。

从1943年确定恋爱关系到1951年结婚,这对革命恋人,历经八年终成眷属。晚年黄辛白向儿女们讲起这段恋爱史时,他们的小女儿风趣地说:“八年了,抗战都胜利了,你们是也该结婚了!”从此,钱正英与黄辛白,既是夫妻,又是同志。钱正英称黄辛白“黄”,黄辛白叫钱正英“钱”。这是两人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的相互称呼,一直保持到2008年黄辛白去世。

与“水”结缘,心系江河安澜

1952年,二十九岁的钱正英被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与部长傅作义及其他领导同志同撑水利部工作,一直到1988年才退下来。

在水利部任职期间,钱正英参与了黄河、长江、淮河及其流域的规划治理,推动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并推动了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和全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的出台。钱正英参与了不少大型水利工程的项目审定,领导处理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重大技术性难题,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钱正英一生与“水”关系密切,她与“水”的情结,是有家族传承的。钱正英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钱氏家族的后人,海盐钱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代。她从小就听惯了长辈讲先祖钱镠治理钱塘江、西湖和太湖的事迹,而其父钱夔,赴美留学取得的也正是水利工程硕士学位。

钱正英有三个孩子,名字都带有三点水——“维洪”“维汇”“维清”,也是大有渊源。1952年,钱正英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淮河中游遭遇涝灾,她受到组织和社会的责难,做了检讨。1954年,第二个孩子出生时,淮河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钱正英负责修造的润河集分水闸被冲毁,淮河中游的大堤决口,她深知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主动向国务院请求处分。1960年,第三个孩子出生了,那年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水后严重淤积,冀鲁豫又发生严重涝碱灾害,钱正英职责在身,来回奔波,心力交瘁。她曾自嘲:“生一个孩子就要检讨一次,不能再生了……”

钱正英心系长江安澜,是推动葛洲坝工程建设的有功之臣,她还主持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七十岁那年,钱正英在视察长江的工作间隙,提出要下水游泳。当时江面波浪滚滚,在场的同志担心危险,便婉转地劝她说:“现在水温只有十几(摄氏)度,还是不下水为好。”钱正英笑笑:“你们放心,第一,我不是玩命,我游不了马上上来,绝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第二,九月份的长江水温绝不可能只有十几(摄氏)度,至少在二十(摄氏)度左右。”下水后,钱正英一口气游了近一千五百米,大家惊叹之余才想起拿水温计测水温——24.5摄氏度。当随行人员问她:“您是第一次游长江吗?”她立即兴奋起来:“不是,修葛洲坝时我天天下江游泳!” 大家敬佩不已,钱正英对长江的了解竟如此之深!

钱正英不仅终身热爱水利事业,而且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下来以后,钱正英担任了“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为此,她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深入沙漠、戈壁考察。1985年,在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上,钱正英根据考察成果,提出沙棘是促进黄土高原生态良性循环的优良作物,并大胆建议以沙棘资源的开发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

沙棘生命力强,固沙肥土效果显着,栽种有沙棘的河岸沟坡即使遭受洪水的冲击也岿然不动。除此以外,沙棘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沙棘的果实营养丰富,是加工饮料和食品的极好原料;从沙棘果中提炼出的黄色素,是一种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沙棘的种子还可用于制作航空食品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国内专家把沙棘果誉为“神秋果”,而“神秋果”正是钱正英的重要发现。如果不是钱正英大力提倡大面积种植沙棘,沙棘难以走向市场。现在以沙棘为原料的食品和医药制品,正在广泛造福大众。

“清芬世守”,代代相传

据钱氏家谱记载,钱正英的祖上正是清朝乾隆时期官居正一品的刑部尚书钱陈群。乾隆皇帝在钱陈群去世后,曾御题“清芬世守”四字褒奖钱氏家风——“清”,清正廉洁;“芬”,芬芳清白。做官为人,品格至上,代代相传。钱正英一生躬身垂范钱氏“清芬世守”的家风,真正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钱正英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当年,儿子维洪参加高考,他喜欢水利电力事业,愿继承妈妈的事业,为国家水利发展贡献青春。于是,维洪在填报志愿时,报考了电力专业。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钱正英为了回避,要儿子另选专业。维洪刚开始有些想不通,但生气归生气,儿子最终还是理解妈妈的心意,于是改学了交通专业。

小女儿维清也有一件伤心事。维清考试成绩不理想,最后被中专卫校录取。招生办的同志看过档案,惊讶起来:“父亲是教育部领导,妈妈是水利部部长,他们没有为你做工作吗?”维清听后,回家大哭一场。钱正英和黄老耐心地给女儿做思想工作,教导女儿不要看不起卫校,“护理专业也挺好!只要这个工作对人民有利,都值得去做”。维清是个懂事的孩子,听了父母一席话,便高高兴兴去卫校报到。

除此之外,钱正英对其他亲属要求也异常严格。

钱正英的姑妈钱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姑妈命苦,原有一位多才多艺的丈夫却不幸过早去世,后来儿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孙子名叫劳志雷,祖孙两人相依为命。钱正英很同情和敬重这位姑妈,平时在生活上对其很是关心照顾,姑妈也把钱正英当成女儿一样亲近,虽然相居两地,却不少往来。

姑妈的孙子小劳没有工作,他看到祖母与钱正英关系很好,就动了一点小聪明。一天,他向当时的文化部某部长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家史以及和钱正英的关系,最后谎称钱正英要他写信请其帮忙在祖母工作的上海音乐学院谋份差事。部长看了信以后,认为其家庭情况确有困难,便向音乐学院的领导打了招呼。随后,学院领导安排小劳去了学院图书馆工作,协助整理图书和打扫卫生。

后来,偶有一次机会,这位部长告诉钱正英,她所托之事已办妥,不知钱正英满不满意。钱正英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幺一回事?回家后,钱正英立即跟上海的姑妈通电话询问情况,姑妈不敢隐瞒,只得如实反映是孙子小劳利用钱正英的名义请求某部长照顾安排了工作。钱正英一听此事,非常生气。她严肃地指出,用她的名义谋取工作,她绝不同意。

钱正英劝导小劳深刻反省,要他必须辞去音乐学院图书馆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小劳仍然没有辞职,钱正英再次打电话催促,姑妈恳求说:“正英,你就原谅他一次吧!况且他已经有病……”钱正英立场坚定:“姑妈,您家中经济有困难,我钱正英一定会尽力帮助,但小劳的工作必须赶紧辞。”姑妈见钱正英态度坚决,于是第二天便陪着孙子去学院辞掉了图书馆的工作。

钱琪教授临终之前,孙子劳志雷也已去世,劳家已无后人,便委托钱正英处理身后事宜。钱正英按姑妈遗愿,将其在上海居住的房屋以及钢琴等贵重之物,一并捐给了其生前工作的上海音乐学院。除此之外,姑妈家里还有几幅破残画卷,钱正英的女儿维汇曾请有关单位鉴定,被告知还值几个小钱。维汇向钱正英禀告后,钱正英说:“不是黄家的东西,我们一分钱也不能得!”于是,这几幅破残画卷就赠给了嘉兴钱镠文史研究会保存。

当年嘉兴中山路改造,拆除了莲花桥钱应溥的老宅,政府发补偿款七十四万元。家族中有的人想从中分一匙羹,钱正英坚决反对。她认为,这些补偿款是祖宗留下来的财产,不是后人创造的,应如数捐给政府,回归人民,于是提议将这些钱全部捐给嘉兴一中,用来建一座图书馆。

钱正英生活简朴,生活起居由女儿维汇料理。居住的两层楼房,装修极其简单朴素,家里没有名贵家具,甚至比不上一般县城里一些中等收入家庭的陈设。

2009年,嘉兴钱镠文史研究会欲出版《清芬世守》一书,书中记录了钱氏家族的着名人物,也实事求是介绍了钱正英在国家水利建设事业上的卓越贡献。笔者将此文送给钱正英审阅,不久便收到钱正英的批阅。钱正英将初稿中赞扬她的语句段落悉数删去,只留下了一些简单工作经历的介绍文字。

她曾对子女说过:“哪天我走了,就把我和你们父亲的骨灰放在一起撒向大海。一无所有加入共产党,清清白白笑九泉。”

2022年10月22日,中国最“老”的部长钱正英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实习编辑/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