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骏豪

1969年,苏联人两次发射N1登月火箭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看着美国人登月成功后在月表奔跑、跳跃却无可奈何,只好将竞争方向从登月转移到对空间站的建设之中。苏联由此开展了一项庞大的航天计划——礼炮计划,旨在从建设空间站方面反超美国。

自1971年至1991年,苏联共建造并发射了7座用于科研的轨道空间站,即礼炮1号到礼炮7号,以及5座用于军事侦察的轨道试验站,即钻石号。

礼炮1号是苏联首座空间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空间站模块,更是人类所有空间站的鼻祖。礼炮1号长20米,重约18.4吨,简称DOS-1。礼炮1号的原定发射日期是1971年4月12日,这一天正好是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升空10周年的纪念日,但因技术问题,礼炮1号直到4月19日才被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发射三天后,苏联就派出了第一批航天员乘坐联盟10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然而,由于设计上的缺陷,载人飞船的对接系统在对接最后阶段出现了故障,联盟10号虽然与礼炮1号近距离接触,但计算机判断出现异常,对接装置无法锁紧,同时载人飞船开始疯狂调整姿态。这一过程消耗了大量推进剂,对接被迫中止。一天后,这三名航天员抱憾而归,返回地面。

1971年6月6日,帕察耶夫、多布罗沃利斯基和沃尔科夫组成的联盟11号乘组被成功发射升空,经过技术修正,他们很顺利地与礼炮1号对接,成为首批入驻空间站的航天员。航天员们在轨完成了一系列实验,重点是研究长时间在太空生活对人体的影响,他们进行了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心电图、测量血压等常规医学研究。帕察耶夫还在礼炮1号里面度过了自己的38岁生日。

在经过23天的飞行后,6月29日,三名航天员收拾好行囊,于莫斯科时间21点25分撤离礼炮1号。地面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向航天员们通报了着陆点的天气情况——万里无云,能见度10千米,风速仅有每秒2至3米,十分适合着陆。地面上的人们对他们说:“祝你们软着陆成功,期待与你们在地面相会。”

联盟11号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组成。在进入大气层着陆前,推进舱与轨道舱都会由爆炸螺栓操纵分离。然而,就在推进舱与轨道舱分离的同时,地面与航天员的无线电通信突然中断了,一切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地面多次尝试呼叫乘组,甚至启用了紧急备用通信频道,但话筒的那一边依旧是一片静默,人们感到大事不妙。

第二天凌晨2点16分,返回舱成功着陆在预定着陆点。搜救队员很快在返回舱周围集结,但当他们打开返回舱舱门时,发现3位航天员已经死亡——他们平静地躺在座椅上,体温尚存,像睡着了一样。医生迅速进行心肺复苏,但却无济于事。

苏联为三位航天英雄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他们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同时,工作人员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开始了紧张的调查工作。

首先,他们发现返回舱在150千米高度与推进舱和轨道舱分离后,舱内的气压在短短115秒内骤降至真空状态。我们知道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就越低,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水的沸点会远远低于37℃的人体体温。当时,三名航天员体内的水分几乎是在瞬间沸腾,仅仅40秒时间,三名航天员就失去了生命。

进一步调查,人们发现返回舱的减压阀错误地开启了,这是由分离时爆炸螺栓的震动造成的。

这个减压阀位于航天员多布罗沃利斯基的座椅下方,十分隐蔽。当航天员们意识到返回舱失压时为时已晚——泄压速度极快,让他们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查找漏洞并进行封堵。

血的教训是深刻的,礼炮1号随后的任务被终止。1971年10月11日,礼炮1号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殆尽。从此以后,在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中,无论是发射阶段还是返回阶段,航天员都必须穿着舱内航天服。因为舱内航天服具有独立的加压模块,即使发生航天器泄压事故,舱内航天服依旧可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这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障。

纵观人类的载人航天史,可歌可泣的牺牲事故不在少数,而联盟11号三位航天员是迄今为止唯一在100千米高的卡门线以外牺牲的航天员。人们在联盟11号的着陆地建立起一座纪念碑,月球上也有三个陨石坑以这三位航天员的名字命名,以此让世人铭记那些为太空探索事业付出生命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