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二娟 徐尤佳

最近,68岁的陈阿姨心里很是烦闷。大约半年前,陈阿姨总是感觉外阴有恙,用手触摸后发现有异物脱出,大概有乒乓球大小,但平躺后又有所缓解,因为无明显不适症状,她也没有特别在意。然而,从上周开始,陈阿姨明显感觉外阴脱出的“物体”逐渐增大,好似到了大腿根,走路的时候摩擦会传来阵阵疼痛,回去一看内裤上竟出现了血迹!

“糟了,难不成拖成肿瘤了?”陈阿姨慌了,赶紧到杭州市中医院就诊,郭俊玲医生为患者仔细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子宫脱垂II度,渗出的血迹怀疑为脱出的宫颈与衣裤的长期摩擦造成的溃疡所致。在安抚好陈阿姨的情绪后,医生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考虑到患者为子宫脱垂II度,且伴有前壁脱垂,医生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z做了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4天病情好转出院。没有了“累赘”,陈阿姨又感觉自己健步如飞了。

子宫脱垂“掉”下来的难言之隐

平时走路久了,总感觉下面有东西掉出来;站久了总觉得小腹坠得难受;一咳嗽小便就憋不住……如果女性朋友们有以上症状,就要注意了,这些可能是子宫脱垂的“信号”。

女性的盆腔包含子宫在内的多个重要脏器,正常情况下,依靠盆底肌肉、筋膜组织以及韧带的悬吊支撑,子宫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可一旦盆底支持组织出现损伤,盆底肌变松弛,就会导致支撑力减弱,子宫便有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阴道的方向向下滑脱。子宫一旦出现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的情况,被称为“子宫脱垂”。

导致盆底肌松弛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妊娠和分娩,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肌成过度拉伸,甚至是断裂,留下发病隐患,且就算是剖宫产的产妇也会有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问题。因此理论上讲,所有产后妇女都存在发病可能,需要严格做好产后盆底功能筛查,谨防子宫脱垂。

还有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就是年龄,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下降,盆底的组织也会变得相对薄弱,韧带变得松弛、延长,就容易出现子宫脱垂;另外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这些都是造成子宫脱垂的高危因素。

子宫脱垂的发生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年轻群体的发病率同样不可忽视。据统计,在20~29岁的年龄段中,每一百名女性中就有2人患有子宫脱垂问题,子宫脱垂严重者会出现溃疡、排尿困难、便秘、行走不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因此它也属于社交障碍型疾病。

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下腹坠胀、腰酸腰疼、排尿困难、便秘、下体私处出现异物感等异常现象,尤其在久站、劳累后或咳嗽时症状加重,一定要尽早就医。因为子宫脱垂一般不能自愈,更不会自然恢复,若子宫脱垂病情到达中度或重度时就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如何防止子宫“离家出走”

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多做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女性(尤其是分娩后女性)的盆底肌肉力量。凯格尔运动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主要的动作要领是用力收缩臀部肌肉向上提肛,3~5秒后放松。一次持续10~15分钟,每天2~3次,长期坚持下去,能大大强化盆底肌。

少做重体力劳动:少抬举重物,若必须抬举重物时应采取正确的抬举姿势——下蹲,让身体尽量贴近重物,挺直腰背不要弯腰,收紧核心,用双腿代替腰部或是背部发力抬起重物。

避免长期咳嗽:有慢性咳嗽或支气管炎的朋友要积极治疗,尽量不抽烟。

控制好体脂率:避免超重或肥胖,体重过重会对盆底肌肉和韧带造成额外的负担。

防治便秘: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品。但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清淡,适当的油脂可以让肠道更润滑。